«1 2 3456» Pages: ( 2/11 total )
本页主题: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讲述 打印 | 加为IE收藏 | 复制链接 | 收藏主题 | 上一主题 | 下一主题

清净妙莲华
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,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
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
级别: 管理员


精华: 12
发帖: 1933
威望: 1970 点
银子: 2398 两
贡献值: 19600 点
在线时间:3442(小时)
注册时间:2008-04-26
最后登录:2011-02-08

 

四、明止观偏缺之弊 ,(A $WT@e  
分二
&"?S0S>r!  
(2Z k fN  
初、正明
='t}d>l  
]SmN}Iq1  
当知此之二法,如车之双轮,鸟之两翼,若偏修习,即堕邪倒。 Lb,wn{  
当知二字,警诫之辞,意谓若不知此意,则不易进道矣。此止观二法,如车之两轮,鸟之两翼。如车有两轮,方能远行千里;鸟有两翼,始能飞翔天空。此止观二法,合则双美,离则两伤,缺一不可。若偏于定,而疏于慧,即落枯定,难免堕坑落堑之忧;若重于慧,而弃于定,即成狂慧,难逃落空之祸。故下文,复引经作证,以显此义。
[ 此贴被清净妙莲华在2008-05-08 13:04重新编辑 ]
千江有水千江月,万里无云万里天
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 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?
Posted: 2008-05-05 18:24 | 10 楼
清净妙莲华
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,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
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
级别: 管理员


精华: 12
发帖: 1933
威望: 1970 点
银子: 2398 两
贡献值: 19600 点
在线时间:3442(小时)
注册时间:2008-04-26
最后登录:2011-02-08

 

二、引证 *M ^ <oG  
b_X&>^4Dkl  
故经云:‘若偏修禅定福德,不学智慧,名之曰愚;偏学智慧,不修禅定福德,名之曰狂。’狂愚之过,虽小不同,邪见轮转,盖无差别。若不均等,此则行乖圆备,何能疾登极果。 \(MI DCZ@-  
FeZ*c~q  
此引经证明,单轮只翼之弊,若行者,偏修禅定福德,专作有为之福,而不修学智慧,不能了生脱死。有福无慧,名为愚痴之人。若偏学智慧,专为聪明智解,而不知修禅定福德,有慧无福,名为狂慧之人。如古之富翁,一生之内,穿之不竭,用之不尽,而无智识鉴彻之慧,此则谓之有福无慧之痴福;又如世之名士,所谓上识天文,下知地理,世智辩聪,竭尽其能,而一生贫穷困苦,此则有慧无福之狂慧。狂与愚,其过虽然不同,终是不能了生脱死,皆是轮回中人。若止观不均平,定慧不相等,此则行乖圆融具备之道,欲期速登无上极果,无有是处。所以念佛时,口虽念佛而心念妄想,是有观而无止,有慧而无定。若念佛时,心虽无妄念,而糊涂暗昧,则有止而无观,有定而无慧,如是念佛,决难得益。务必定慧圆融,心口合一,如是念佛,方能速成净业,高登净域莲邦,而证无上菩提。
[ 此贴被清净妙莲华在2008-05-08 13:04重新编辑 ]
千江有水千江月,万里无云万里天
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 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?
Posted: 2008-05-05 18:25 | 11 楼
清净妙莲华
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,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
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
级别: 管理员


精华: 12
发帖: 1933
威望: 1970 点
银子: 2398 两
贡献值: 19600 点
在线时间:3442(小时)
注册时间:2008-04-26
最后登录:2011-02-08

 

五、引经明止观并运之切要 ,+ 5:}hR+  
分二
@qpj0i+>*  
:dqZM#$d  
初、正引经示要 tpb lm|sW  
 !TivQB  
故经云:‘声闻之人定力多故。不见佛性。’十住菩萨智慧力多,虽见佛性而不明了;诸佛如来定慧力等,是故了了见于佛性。以此推之,止观岂非泥洹大果之要门,行人修行之胜路,众德圆满之指归,无上极果之正体也。 SpImd IpD  
fwvwmZW  
此段文,亦是引证。上言行人,不可偏于一边,若偏修于定,则落于枯定;若偏修于慧,则堕狂慧。所以修止观者,必要止观均等,定慧圆融,兹又引经作证。声闻者,闻四谛声而悟道,故曰声闻,即佛教中之小乘是。以观空而为究竟,知一切法空寂,了不可得,念念执著于空,偏于空定,而缺于妙有之慧照,故不能见于佛性。以佛性不滞空不著有故,不落二边亦非但中故。十住菩萨,智慧力多,从空出假,因此教由初住至七住,断见思惑,八住至十住,分破尘沙,故能从空出假,虽相似见佛性,仍不明了,犹如隔纱见月。唯独如来,了达非空非有,而不妨即空即有,即双遮而双照,所谓空有不二,定慧均等,二边不立,中道不安,是故了了见于佛性。以其凡夫著有,声闻著空,菩萨著二边,惟佛则离空离有,而即空即有,去二边,远但中,惟以圆融中道妙观,彻照佛性,虽非空非有非中道,而即空即有即中道,所谓离一切相,即一切法,离即离非,是即非即,故于中道佛性,了了分明矣!然如来之定慧,由何而证耶?无他,即修止观而得也。止即是定,观即是慧,能定慧圆融,止观平等,寂照不二,明静一体,方为如来之止观,无单轮只翼之弊。古云:寂寂惺惺是,寂寂无记非。寂寂既久,偏于止,一味寂寂,久则成病,此则落于有覆无记。惺惺寂寂是,惺惺乱想非。若惺惺既久,偏于观,一味用观惺惺,惺惺久之亦病,此则落于乱想纷飞。偏于惺惺,则有观无止,有慧无定;偏于寂寂,则有止无观,有定无慧。如是皆不见于佛性,所以必须常寂寂而常惺惺,寂寂时,心中毫无糊涂,须历历明明,即寂而照。常惺惺而常寂寂,正当观照历历,而一念不生,即照而寂。当寂寂而常惺惺,即止而观;当惺惺而常寂寂,是即观而止。惺寂不二,止观一如,是谓真止观,是名定慧圆融。正当一念不生,而明明历历;正当历历明明,而一念不生。清清楚楚则不糊涂,一心湛然,则不散乱,定慧由是现前,明静从此显发。由此观之,止观岂非泥洹无上果报之要门乎?门者:能通为义,即止观为能通,通于所通之泥洹,故为行人修行之最胜道路,所谓出三界而无别路,登涅槃唯有一门,复为众德圆满之指归。众德即万德,收摄起来,不出福智二德,修止得福德庄严,修观得智德庄严,故总结止观二法,为无上极果之正体也。此止观二法,无论修何种行门,或持咒、或念佛、或坐禅、皆不能离此止观也,是知非止观不足以明佛法,非止观不足以明大教也。
[ 此贴被清净妙莲华在2008-05-08 13:05重新编辑 ]
千江有水千江月,万里无云万里天
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 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?
Posted: 2008-05-08 12:53 | 12 楼
清净妙莲华
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,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
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
级别: 管理员


精华: 12
发帖: 1933
威望: 1970 点
银子: 2398 两
贡献值: 19600 点
在线时间:3442(小时)
注册时间:2008-04-26
最后登录:2011-02-08

 

次、明说止观之所以 Z+u.LXc|c  
|j-ng;  
若如是知者,止观法门,实非浅故。欲接引始学之流辈,开蒙冥而进道,说易行难,岂可广论深妙。 fZj,Q#}D  
JEk'2Htx  
此数句,正明小止观之所以,若能如是了知止观二法,足征止观之义,实非浅鲜,不过为欲接引初机,令初发心修习学止观者,启迪童蒙,而进于无上菩提之佛道者,作如是浅说。盖止观之道,言说则易,若身体力行之,诚非易易。若再详谈微妙,更无从下手而入道。故云:岂可广论深妙,所谓行远必自迩,言小止观即具足摩诃大止观。化城,即是到宝所之正路。古德云:万丈高楼从地起,诚哉斯言。
[ 此贴被清净妙莲华在2008-05-08 13:06重新编辑 ]
千江有水千江月,万里无云万里天
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 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?
Posted: 2008-05-08 12:55 | 13 楼
清净妙莲华
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,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
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
级别: 管理员


精华: 12
发帖: 1933
威望: 1970 点
银子: 2398 两
贡献值: 19600 点
在线时间:3442(小时)
注册时间:2008-04-26
最后登录:2011-02-08

 

次、正宗分二 swxX3GR  
初、总述止观十意示劝诫三
p0WUF\"  
初劝勉 A[8m3L#k  
[gpO?'~  
今略明十意,以示初心行人,登正道之阶梯,入泥洹之等级。寻者当愧为行之难成,毋鄙斯文之浅近也。 TIxOMYy  
Uns%6o  
此文乃智者大师之苦心,劝勉之辞。文略分十章,以彰止观之始末,意令初心行人,为作登菩提之正道,入泥洹之阶梯。正道者,即指无上菩提正觉之道。阶梯者,即渐次深进也。正显此止观,为成就佛道之正大光明路,亦即入无上大般涅槃之阶级梯凳也。寻者,即指初机学佛之人,如楞严经中之演若达多,晨起揽镜照头,见镜中眉目宛然,人相宛然,而怖己头之无,于是狂奔寻头,实则其头原在。如吾侪众生,欲求本有之菩提涅槃,何殊演若达多之寻头然。凡修学行者,寻求佛道者,当愧为行之难成,不要好高鹜远,毋以此文之浅近,而鄙陋之,学者勉旃。 j<P;:  
0F@~[W|2  
次示警诫  [#C6K '  
Hf@4p'  
若心称言旨,于一眴间,则智断难量,神解莫测。若虚构文言,情乖所说,空延岁月,取证无由,事等贫人数他财宝,于己何益者哉! !8[T*'LJ-  
In^mE(8YO  
若尔之心,与所说之止观,言旨相称相符,所行如所言,则于一眴目之间,即可智断难量。修止,即得断德;修观,则得智德。智断二德,逐渐深入,皆不可称量,神通慧解,法尔现前,亦莫测其涯际。若徒虚浮构拟文字语言,一味分别名相,不肯真实修持,则乖违乎所说,空过岁月,虚延光阴,殊为可惜。当知光阴迅速,殊可宝贵,一寸时光,一寸命光,彼终日分别名相,执于语言文字,只知研究佛学,不知学佛之行,如是正等贫人,终日数他之财宝,于己分上,毫无利益。正如永嘉云:‘分别名相不自休,入海算沙徒自困耳。’此一段文,乃大师一番彻底悲心,警诫后世学佛者。
[ 此贴被清净妙莲华在2008-05-09 22:19重新编辑 ]
千江有水千江月,万里无云万里天
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 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?
Posted: 2008-05-09 22:10 | 14 楼
清净妙莲华
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,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
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
级别: 管理员


精华: 12
发帖: 1933
威望: 1970 点
银子: 2398 两
贡献值: 19600 点
在线时间:3442(小时)
注册时间:2008-04-26
最后登录:2011-02-08

 

三、标章示意  分二 U?sHh2*  
初、标列章名 vt{[_L(h  
JI[8n$pr]  
具缘第一 诃欲第二 弃盖第三 调和第四 方便第五 ea"X$<s>-  
正修第六 善发第七 觉魔第八 治病第九 证果第十
S(Afo`  
7h}gIm7e"  
正文有十章,第一须内具五缘,谓持戒清净,衣食具足,闲居静处,息诸缘务,近善知识。第二须外诃五欲,谓诃去其外五尘之色声香味触。第三弃五盖,摒弃其心念中之贪欲、嗔恚、睡眠、掉悔、疑之五盖,至此内外诸障既去,复须第四调和五事。所谓食则不饥不饱,睡眠不节不恣,调身不宽不急,调息不涩不滑,调心不沈不浮,身心调停,则能进行五法,故第五行方便,即欲、念、进、慧、一心,此五为善巧之方便,能资助正修。如是方便具足,则进修止观工夫,故第六明正修。正修有二种,一谓坐中修,二谓历缘对境修,其义详于下文。正助二行合一,则于功用中,开发善根,因吾等众生,无始以来,具足有种种顿渐善根,未修行以前,被烦恼尘垢所盖覆,不能开发;今修止观,则开发一切善根,故第七云:发善根。行人善根发动时,将自心无始以来,业识种子,根本动摇,则诸魔罗,恐其了生死,成佛道,非魔眷属,特来扰乱之,所谓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,行人须预为防备觉察,方不为其所惑,故第八明觉魔。然虽能觉察魔境,而娑婆众生,业障深重,一大不调则有百一等病,生病则障于进修,病为障道因缘,故第九明对治病患之法。既魔去病除,行者得以认真做功,必有所证,水到渠成,吾人自心之三种大智,忽然涌现,三谛之理,彻底全彰,即证无上菩提道果,故第十明证果。 Vo@7G@7K(  
?"mZb#%  
次、明列章之意 x*7A33@i  
(s,&,I=@  
今略举此十意,以明修止观者,此是初心学坐之急要。若能善取其意而修习之,可以安心免难,发定生解,证于无漏之圣果也。 M5ZH6X@5  
]]PNYa  
今略举十意,以明修止观之方法,及备明始末因果,此便于初心行人,最初修学坐禅,最急切最紧要之法门。若能善取其意,而修习之,则可以安其心,免其难。如陈针修习止观,能免短寿之难。又修止可发定,修观则生慧,如是止观双修,定慧齐发,方证于无漏之圣果也。当知此无漏圣果,非是小乘之无漏圣果,乃是中道无漏大般涅槃之圣果。以此观之,智者大师,唯以一大事因缘故,说此止观,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后已。
千江有水千江月,万里无云万里天
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 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?
Posted: 2008-05-09 22:17 | 15 楼
清净妙莲华
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,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
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
级别: 管理员


精华: 12
发帖: 1933
威望: 1970 点
银子: 2398 两
贡献值: 19600 点
在线时间:3442(小时)
注册时间:2008-04-26
最后登录:2011-02-08

 

次正示十章自分十 k sv]  
(一)具足五缘  分五 $&as5z8  
初、持戒清净 @KTuG ?.  
'Gn>~m  
具缘第一 ed,A'S= d  
[f_^B U&  
初、持戒清净  分二 lgaSIXDK  
初、总明持戒之要 YRlfU5  
\#HW.5  
夫发心起行,欲修止观者,要先外具五缘:第一持戒清净。如经中说,依因此戒,得生诸禅定,及灭苦智慧,是故比丘应持戒清净。 ;qgo=  
 4u:SE   
止观分十大章,此为十章之第一章,名为具缘。欲修止观,必须具足五缘,方能进修。第一持戒清净,第二衣食具足,第三闲居静处,第四息诸缘务,第五近善知识。夫者,发端之辞。凡欲发心修止观做工夫者,要先外具五缘,然后进修,方克有效。比如造屋,必须先将基础坚固,然后或一层二层七层九层乃至多层,皆可随意起造。如经中说,依因此戒,得生禅定智慧。若持戒不清净,禅定无由发生。所谓戒净,则定生,定生则慧发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。经云:‘尸罗不清净,三昧不现前,无碍清净慧,皆从禅定生。’当慧光朗现时,即能灭一切诸苦。所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,皆仗此智慧之功而灭除之,故云及灭苦智慧。楞严经中所注重四种清净明诲,即戒是也。若不持戒,纵有多智禅定,悉是魔道之业,终为魔王,如蒸沙焉能成饭,盖沙非饭本,是故比丘,应持戒清净。说此止观,乃为四众而说,虽与比丘众言,其余三众亦在内,每一法会之中,具有四众弟子,言一即具三,且比丘为四众之首,故诰比丘,即该余众也。
千江有水千江月,万里无云万里天
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 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?
Posted: 2008-05-12 21:53 | 16 楼
清净妙莲华
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,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
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
级别: 管理员


精华: 12
发帖: 1933
威望: 1970 点
银子: 2398 两
贡献值: 19600 点
在线时间:3442(小时)
注册时间:2008-04-26
最后登录:2011-02-08

 

次、别明三品持戒之相  分三 yqx5_}  
初、上品持戒 CYaN;HV@_  
D>7a0p784  
      然有三种行人持戒不同:一者若人未作佛弟子时,不造五逆,后遇良师,教受三皈五戒,为佛弟子。若得出家,受沙弥十戒,次受具足戒,作比丘、比丘尼。从受戒来,清净护持,无所毁犯,是名上品持戒人也。当知是人修行止观,必证佛法,犹如净衣,易受染色。 O <Rh[Aqn  
初二句总标。然,转语之辞。持戒有上中下三品持戒之不同。第一者,指上品持戒人,若修行之人,未曾发心学佛之先,未作佛弟子之时,即能循规蹈矩,不造五逆之罪。五逆者,谓弑父、弑母、弑阿罗汉、出佛身血、破和合僧,造此五种,则伤法身,失慧命,逆涅槃海,顺生死流,堕泥犁,受剧报。今此行人,能不造五逆,则为世间之良人,不仅如此,后又遇良师善知识,教其受三皈,皈依佛法僧三宝,复进受五戒,即不杀、不盗、不淫、不妄、不酒之五戒,彼受皈戒后,能清净受持无犯,后为佛弟子。出家作沙弥,受沙弥十戒,十戒者,初五戒即前不杀、不盗、不淫、不妄、不酒之五戒。不过淫戒一条,有邪淫、正淫之少分差别。前言五戒,乃为在家俗人,但能不邪淫可耳。今出家沙弥之十戒中,明淫戒,不但不能邪淫,即正淫亦须绝对戒止。于此五戒外,更加不坐高广大床,不著华鬘衣,不往观听歌舞,不非时食,不捉持金银财物,故名十戒。佛制绳床,不得高过如来八指,过此则犯;修行人,不得纵恣幻躯,坐卧漆彩雕刻之绳床。花鬘者,即贯华作华鬘,以严其首,绣花制缦衣,以饰其身;修行人则反斯,意在淡泊身心,看破一切,断不能贪华香炫饰,致损福而招报也。不往观听:修行人,不能涉足于歌舞游戏场中,因观听歌舞,能惑于声色,易沦溺于欲染,失道念,造恶业,莫不由此而增进。不非时食:即非时之食,不准食,盖诸天早食,佛则午食,畜生午后食,鬼神夜食,出家佛子,学佛之行,则不能同鬼之夜食也;然时丁末法,众生业重,若过午不食,则身体力弱,难以支持,故古来祖师开方便门,日有三顿四餐,数数食者,当知此乃非食而食,当常生大惭愧,当作药石想;若恣情永逸,妄贪饕餮,不但非佛弟子,且获罪无量。不捉金银财物:出家人,须安贫守道,不可妄贪营求,增长贪心。如是十戒,为沙弥应受持者。次则进受比丘二百五十戒,谓淫、杀、盗、妄之四波罗夷,为根本重罪。梵语波罗夷,此云弃,又名不可忏,若犯此则弃于佛海之外,所谓大海虽大,不容死尸,佛海虽广不容犯戒之人。次则十三僧伽婆尸沙,翻众残,如为他人所斫,头残而咽喉尚在,犹可救忏。又三十尼萨耆,九十婆逸提,此翻堕,此罪因财事生犯,贪慢心强,制舍未忏。又四波罗提是舍尼,翻可呵,此罪应发露也。一百突吉罗,翻恶作、恶说,此罪微细,持之极难,故以随学随守而立名。又二不定,七灭诤,如颂云四重十三二不同,三十九十四提尼,一百众学七灭诤,总论二百五十戒,余如比丘尼之三百五十戒,菩萨之十重四十八轻等戒,如是行人一切大小轻重诸戒,一一悉能清净护持,丝毫无所毁犯,是则名为上品持戒之人也。当知如是清净持戒人,修行止观,必证佛法。清净持净戒,犹如护明珠,戒净起修,易证佛法,犹如清净白色之衣,易受染色,以白色为众色之本,易受染污。故上品持戒之人,易修止观也。
千江有水千江月,万里无云万里天
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 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?
Posted: 2008-05-12 21:58 | 17 楼
清净妙莲华
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,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
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
级别: 管理员


精华: 12
发帖: 1933
威望: 1970 点
银子: 2398 两
贡献值: 19600 点
在线时间:3442(小时)
注册时间:2008-04-26
最后登录:2011-02-08

 

二、中品持戒 MfL7|b)  
PeJ#9hI~rQ  
二者,若人受得戒已,虽不犯重,于诸轻戒多所毁损。为修定故,即能如法忏悔,亦名持戒清净,能生定慧。如衣曾有垢腻,若能浣净,染亦可著。 -EiTP:A  
^\}qq>_  
此明第二种中品持戒之人。若人得受戒已,由受戒而得戒,如受戒时,最为重要。正当登戒坛,自四羯摩时,即获无作戒体,得戒体已,能持戒清净者,则福等虚空。若受得戒而复毁犯,则罪上加罪。重戒即指四波罗夷之根本大戒,如此人虽于重戒无犯,而于轻戒多所损毁。轻戒,即指尼萨耆,婆逸提等。知过能改,从此发露忏悔,忏即忏其前愆,悔则悔其后过。自知有罪当忏悔,忏悔则安乐,不忏悔罪益深,故以至诚心,恳切忏悔。忏悔之法,有事有理,事即有相忏,亦名作法忏,谓于十方诸佛,及诸大菩萨尊像前,烧香散花,披陈发露,自己所有犯戒之罪恶,求哀忏悔,或于十方大德尊宿前,发露忏悔亦可,即今之法华忏、大悲忏等是也;二则理忏,理忏即无相忏,亦名实相忏,谓摄心于意,端身静坐,不思善,不思恶,惟观此罪性从何而生,谓自性之因生耶,他性之缘生耶,抑自他之共性生耶,或非自因非他缘之无性生耶。四句推穷,了不可得,可知罪性本空;当知一切众罪,由心所造,心既推之不可得,则罪亦不可得。所谓罪从心起将心忏,心若灭时罪亦亡,罪亡心灭两俱空,是则名为真忏悔,如是乃名理忏。诸忏之中,此理忏功能最大。古德云:‘重罪如霜露,慧日能消除。’若欲忏悔者,端坐念实相,行人自知罪障深重,依此如法忏悔,此亦名持戒清净,此种即中品持戒之人。若能知忏悔,即属难得之人。何以故?古云:‘人非圣贤,谁能无过,知过能改,善莫大矣!’若能忏悔,即生定慧;如衣有垢腻,若能浣濯洗净,染色亦可得著。衣如戒体,垢腻如犯戒,浣洗如忏悔。
千江有水千江月,万里无云万里天
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 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?
Posted: 2008-05-12 22:03 | 18 楼
清净妙莲华
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,我们这里就是极乐世界
终身成就奖 优秀斑竹奖 宣传大使奖 特殊贡献奖 原创先锋奖 贴图大师奖
级别: 管理员


精华: 12
发帖: 1933
威望: 1970 点
银子: 2398 两
贡献值: 19600 点
在线时间:3442(小时)
注册时间:2008-04-26
最后登录:2011-02-08

 

三、下品持戒  分二 PBn7{( x  
初、约大乘作法忏三 gy.UTAs N  
初、约大小乘明可忏不可忏 T~E;@weR  
m!xvWqY+  
    三者,若人受得戒已,不能坚心护持,轻重诸戒,多所毁犯。依小乘教门,即无忏悔四重之法;若依大乘教门,犹可灭除。 30sJ"hF9  
AX v q~XE  
此是第三种下品人持戒。若人受得戒已,于一切戒品,不能坚心护持,无论轻重戒相,多所毁犯,如人将头已斩,决无复活之望,若依小乘教门,则无忏除重罪之法。所谓千佛出世,不通忏悔。若依大乘教法,则不然,亦可有忏除重罪之方法,足见大乘法门,不可思议。 MH.+pqIv^  
t(3f} ?  
次、引证能悔即健人 H^-Y]{7  
D>5)',D8xi  
故经云:‘佛法有二种健人:一者不作诸恶,二者作已能悔。’ e}uK"dl(  
<odi>!ViH  
经云:佛法有二种健康之人,第一不作诸恶,终日浑浑噩噩,天真澜漫,法尔为世之好人,不作一切诸恶,此为第一健人。第二作已能悔,平素虽作诸恶,后能悔过自责,发露忏悔,革故不造新,亦得称为健人。因此二人,善根猛利,智慧力强,超生死,证菩提,所以称为佛法中之二健人也。
千江有水千江月,万里无云万里天
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和尚并不是代表落后的群体  如果和尚只能住在深山 那么佛法讲给谁听呢?
Posted: 2008-05-12 22:05 | 19 楼
«1 2 3456» Pages: ( 2/11 total )
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
洞天福地社区 » 法海拾贝


Powered by 净业寺 © 洞天福地社区 Corpor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