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完整版本: [-- 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与耳根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 --]

洞天福地社区 -> 人间菩提 -> 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与耳根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 [打印本页] 登录 -> 注册 -> 回复主题 -> 发表主题

佛道 2017-05-06 10:04
    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与耳根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: ]z5`!e)L  
g *}M;"  
    《佛说阿弥陀经》(节选):又舍利弗,彼佛国土,常作天乐,黄金为地,昼夜六时,雨天曼陀罗华。其土众生,常以清旦,各以衣祴(ge),盛(cheng)众妙华,供养他方十万亿佛。即以食时,还到本国,饭食经行。舍利弗,极乐国土,成就如是功德庄严。复次舍利弗,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:白鹤、孔雀、鹦鹉、舍利、迦陵频伽、共命之鸟。是诸众鸟,昼夜六时,出和雅音,其音演畅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圣道分,如是等法。其土众生,闻是音已,皆悉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舍利弗,汝勿谓此鸟,实是罪报所生。所以者何?彼佛国土,无三恶道。舍利弗,其佛国土,尚无恶道之名,何况有实?是诸众鸟,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,变化所作。舍利弗,彼佛国土,微风吹动,诸宝行树,及宝罗网,出微妙音,譬如百千种乐,同时俱作。闻是音者,自然皆生念佛、念法、念僧之心。舍利弗,其佛国土,成就如是功德庄严。 9I3vW]0x[  
""-#b^DQ  
    舍利弗,众生闻者,应当发愿,愿生彼国。所以者何?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。舍利弗,不可以少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得生彼国。舍利弗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闻说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,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、若四日、若五日、若六日、若七日,一心不乱。其人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与诸圣众,现在其前。是人终时,心不颠倒,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。 |ymw])L  
7R W5U'B  
  【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】:我于彼佛,发菩提心。彼佛教我从闻思修,入三摩地。初于闻中,入流亡所。所入既寂,动静二相了然不生。如是渐增,闻所闻尽。尽闻不住,觉所觉空。空觉极圆,空所空灭。生灭既灭,寂灭现前。忽然超越世出世间,十方圆明,获二殊胜。 x3cno#  
bvVEV  
    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:我本因地。以念佛心。入无生忍。今于此界。摄念佛人。归于净土。佛问圆通。我无选择。都摄六根。净念相继。得三摩地。 QU0FeGtz  
qfF/X"#0  
      按照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:都摄六根。净念相继这个方法来念佛。念佛时听佛号声,两句之间听无声之声。也可以用修止观的方法来观无声之声等。这样坚持下去会听到一种自然之声。也就是圣严法师文摘说的:禅定之中,有一种境界,会听见一种平稳悦耳的声音。 有了这内听的功能就容易步入修耳根圆通的大门。 ?[~"$  
xw2dEvjgp%  
   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:(节选) b|7c]l  
文殊师利白佛言。世尊。当云何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 "VEA71  
  佛言。文殊师利。如般若波罗蜜所说行。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 5LJUD>f9 Z  
佛言。法界一相。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。若善男子善女人。欲入一行三昧。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。 /F#_~9JXG  
1;O%8sp&  
      观世音菩萨就是教我们学习般若波罗蜜。坚持下去反闻功夫到了的时候,自然就能入一行三昧。有了这种功夫容易达到一心不乱,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就有把握了。 tu.Tvtudzj  
Ur^~fW1 o  
       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:(节选) 3=r#=u5z  
      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。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。随佛方所端身正向。能于一佛念念相续。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。 %Ot2bhK;  

佛道 2017-05-06 10:11
念佛最妙一法  印光大师 axf4N@  
以大势至都摄六根之法门修观世音返闻自性之功夫 S4n ~wo  
      6 [q<%wA  
  印光大师在续编卷下《大佛顶首楞严经楷书以供众读诵序》中开示: t:pgw[UJ  
f 7g?{M  
“此经为对阿难多闻,及娑婆闻性最利之机,故文殊选择,唯取观音。而净土念佛法门,普逗十方三世一切众生之机,故列于弥勒之后,观音之前,以密示其普逗群机之意。否则当列于虚空藏之后,弥勒之前矣。刻论普通法门,必须断尽烦惑,方可了生脱死,唯上上最利根人,可于现生即了。若非此等根性,则或二三四五生,或二三四五劫,或至尘沙劫又尘沙劫,仍在轮回六道中者多多矣。以仗自己戒定慧力,断尽贪瞋痴烦恼惑业,故难。况时丁末法,人根陋劣,寿命短促,知识稀少,魔外纵横,正见稍亏,即堕魔梁酢唯净土特别法门,仗弥陀慈悲誓愿,与自己信愿忆念之力,于临命终时,蒙佛接引,往生西方。俾上上根人,速证无生,即下下根人,亦预圣流。其为利益,何可名言。此义乃华严末后归宗之一著,切不可以光之人微,而谓为谬妄也。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,如子忆母,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而念。即是以势至反念念自性,观音反闻闻自性,两重工夫,融于一心,念如来万德洪名。久而久之,则即众生业识心,成如来秘密藏,所谓以果地觉,为因地心,故得因该果海,果彻因源也。有缘遇者,幸勿忽诸。此是微尘佛,一路涅盘门,况我末法人,何敢不遵循。”

佛道 2017-05-06 10:12
  印光大师力荐宝王随息法门 B,`B!rU  
  印光大师文钞节录 学习 `RRC8]l  
与谛闲法师书 iy{n"#uX  
D%tcYI(  
(原文) 光自出家以来,即信净土一法。但以业障所遮,二十年来,悠悠虚度。口虽念佛,心不染道。近蒙法师训励,誓期不负婆心。无奈昏散交攻,依旧昔时行履。因日阅十余纸净典,以发胜进之心。至宝王随息法门,试用此法,遂觉妄念不似以前之潮涌澜翻。想久而久之,当必有雾散云消彻见天日之时。又查文类,圣贤录,皆录此一段。因悟慈云十念,谓藉气束心,当本乎此。而莲宗宝鉴亦载此法。足见古人悬知末世机宜,非此莫入,而预设其法。然古人不多以此教人者,以人根尚利,一发肯心,自得一心。而今人若光之障重根钝者,恐毕生不能得一念不乱也。故述其己私,请益高明。当与不当,明以告我。光又谓只此一法,具摄五停心观。若能随息念佛,即摄数息念佛二观。而摄心念佛,染心渐可断绝,瞋恚必不炽盛,昏散一去,智慧现前,而愚痴可破矣。又即势至都摄六根法门。愚谓今之悠忽念佛者,似不宜令依此法。恐彼因不记数,便成懈怠。有肯心者,若不依此法,决定难成三昧。法师乘愿利人,自虽不用,当为后学试之,以教来哲。若是利根,一七二七定得一心。纵光之昏钝鲁劣,想十年八年或可不乱矣。

佛道 2017-05-06 10:12
一、印光大师谈宝王随息念佛 ^|h5* Tb  
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四·答幻修学人问“关于随息念佛” BvXA9YQ3  
问,有云出声念追顶持,有云金刚持,有云默持,有云记数,有云随息等。欲得一心不乱,可是专持一法否? ".n,R"EF  
答,追顶易受病。大声,小声,金刚,默念,随自己精神调停而用,何可死执一法,以致受病乎。随息不如静听(心想、口念、耳听),以随得不好,也会受病;静听,不会受病。 -2)6QKh~D  
问,随息一法,尊钞颇极提倡,但未说明如何念法。宝王论云,此法大有恃怙,亦只云称佛名号,随之于息,仍未详如何念法。惟《饬终津梁》云:随息念佛,用呼不用吸,一呼,或一句,或二字均可。学人疑吸息不念,岂非间断,每每试练一呼一句,颇觉吃力,且念得不甚清楚。惟有随吸时念‘那摩阿弥’,随呼时念‘陀佛’,既不间断,且能清楚,又不吃力。不知如此念法可否?抑或吸时不能用否? } Mh@%2$  
答,吸息不念,此中何可云间断。一呼念一句,吸则不念。呼吸俱念,必伤气。若只念二字,则一呼一吸念佛一句,则无碍。

佛道 2017-06-10 17:40
          佛说般舟三昧经白话文 }|MPQy  
行品第二(节选) R`)^eqB  
5"x=k p>!d  
      佛陀总结前面的话对跋陀和菩萨说,坚持这样的行法,就能到达三摩地。在较短的时期内见十方佛,知自性中本具的清净法身佛与十方佛无二无别。........ zQ;jaS3 hf  
o\n9(ao  
    不过有一条通往佛国的路,就在我们心中造作,自己掌握,心能清净,心自作佛,不会再有障碍。这样的菩萨不需用求天眼,自然能看透,不需得天耳,自然能听到各种声波的声音。不用神足通,自然能到达十方佛国,在这一期的寿命未尽之前,活着到达净土。就在这个世界,修般舟三昧念佛禅,便能生到实报庄严土。 u@( z(P  
E?L^ L3s  
p2v+sWO  
    这几天我在学习 佛说般舟三昧经,当我读到上面这一段经文里的这一句“不需得天耳,自然能听到各种声波的声音”时,我就想起了我写的一篇文章的有关内容: % Tc P[<  
zv1#PfO@)  
    在“观、练、熏、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”那篇文章中,“有了这个内听能力就可以修耳根圆通了,下面将我的经历分几步简单介绍”我写到: zz4TJ('  
        jFa{h!  
      第一步:通过反闻等方法让自己的识心慢慢静下来,有时还要结合用念佛、持咒、修止观的方法才能做到。同时用观呼吸等方法让身体有充足的能量,这样才慢慢听到更多的声音,如风声,水声、火声。还有更多的组合声,如风浪声,沙哑声,尖锐声等很多难以形容的声音。外面的天地有很多自然之声,我们身体这个小天地同样也有很多自然之声。这就是风推动身体内的水份发出的声音,一浪接一浪,不断地在动。 3LxhQVx2  
4 _*^~w  
    ;oe j~  
    第二步: 坚持修习就会发现这些声音的轨迹,每个轨迹的声音都有相同和不相同。最后那一个轨迹结束后又会重头再来,反反复复。 X:aLed_{f  
`k^d)9  
    第三步:学习有关禅定知识,通过声音、觉受和轨迹进行分出各种禅定。通过反反复复观察声音的轨迹,发现就是九次第定又名“炼禅、 狮子奋迅三昧又名“熏禅”和超越三 昧又名“修禅”的轨迹。 ;WF3w  
      2ZZ%BV!s  
    第四步:用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耳根圆通章对照: 这个过程经历差不多五个月时间,在定中观世音菩萨的影像多次出现。(这是因为见到观世音菩萨的影像才想到与耳根圆通章对照,相作为一种妙用有时会得到一些体悟。)

佛道 2017-09-27 16:12
    印光大师在续编卷下《大佛顶首楞严经楷书以供众读诵序》中开示: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,如子忆母,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而念。即是以势至反念念自性,观音反闻闻自性,两重工夫,融于一心,念如来万德洪名。久而久之,则即众生业识心,成如来秘密藏,所谓以果地觉,为因地心,故得因该果海,果彻因源也。有缘遇者,幸勿忽诸。此是微尘佛,一路涅盘门,况我末法人,何敢不遵循。 xJ2DkZ  
<Cbah%X  
  下面以破五阴的顺序将以下两段经文进行详细对照学习,这样会更好理解经文的内容: q%G"P*g$(  
O{4G'CgN(  
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 q_5hKipd\b  
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(节选) =) Aav!  
-E*VF{IG1  
“世尊,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?” {LwV&u(  
  佛言:“菩萨住般若波罗蜜除诸佛三昧,入余一切三昧若声闻三昧、若辟支佛三昧、若菩萨三昧皆行皆入。 KdBE[A-1^M  
  “是菩萨住诸三昧,逆顺出入八背舍。何等八?内有色相外观色,是初背舍;内无色相外观色,二背舍;净背舍身作证,三背舍;过一切色相,灭有对相,不念种种相故,入无量虚空处,四背舍;过一切虚空处,入无边识处,五背舍;过一切识处,入无所有处,六背舍;过一切无所有处,入非有想非无想处,七背舍;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,入灭受想处,八背舍。于是八背舍,逆顺出入九次第定。何等九?离诸欲,离诸恶不善法,有觉有观,离生喜乐,入初禅乃至过非有想非无想处,入灭受想定,是名九次第定逆顺出入。 2X:OS/  
  “是菩萨依八背舍、九次第定,入师子奋迅三昧。云何名师子奋迅三昧?须菩提,菩萨离欲,离恶不善法,有觉有观,离生喜乐,入初禅乃至入灭受想定,从灭受想定起,还入非有想非无想处,非有想非无想处起,乃至还入初禅。 G*oqhep  
  “是菩萨依师子奋迅三昧,入超越三昧。云何为超越三昧?须菩提,菩萨离欲,离诸恶不善法,有觉有观,离生喜乐入初禅,从初禅起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,非有想非无想处起,入灭受想定,灭受想定起还入初禅,从初禅起入灭受想定,灭受想定起入二禅,二禅起入灭受想定,灭受想定起入三禅,三禅起入灭受想定,灭受想定起入四禅,四禅起入灭受想定,灭受想定起入空处,空处起入灭受想定,灭受想定起入识处,识处起入灭受想定,灭受想定起入无所有处,无所有处起入灭受想定,灭受想定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,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,灭受想定起入散心中,散心中起入灭受想定,灭受想定起还入散心中,散心中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,非有想非无想处起还住散心中,散心中起入无所有处,无所有处起住散心中,散心中起入识处,识处起住散心中,散心中起入空处,空处起住散心中,散心中起入第四禅中,第四禅中起住散心中,散心中起入第三禅中,第三禅中起住散心中,散心中起入第二禅中,第二禅中起住散心中,散心中起入初禅中,初禅中起住散心中。 oS2L"#  
  “是菩萨摩诃萨住超越三昧,得诸法等相,是为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。” 5:oteNc3  
td}%reH  
#@ quuiYq  
    【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】:我于彼佛,发菩提心。彼佛教我从闻思修,入三摩地。初于闻中,入流亡所。所入既寂,动静二相了然不生。如是渐增,闻所闻尽。尽闻不住,觉所觉空。空觉极圆,空所空灭。生灭既灭,寂灭现前。忽然超越世出世间,十方圆明,获二殊胜。

佛道 2017-09-27 16:13
一.破色阴 SxAZ2|/-  
摩诃般若波罗蜜经: 是菩萨住诸三昧,逆顺出入八背舍。何等八?内有色相外观色,是初背舍;内无色相外观色,二背舍;净背舍身作证,三背舍;过一切色相,灭有对相,不念种种相故,入无量虚空处,四背舍;过一切虚空处,入无边识处,五背舍;过一切识处,入无所有处,六背舍;过一切无所有处,入非有想非无想处,七背舍;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,入灭受想处,八背舍。于是八背舍,逆顺出入九次第定。何等九?离诸欲,离诸恶不善法,有觉有观,离生喜乐,入初禅乃至过非有想非无想处,入灭受想定,是名九次第定逆顺出入。 xI'sprNa_1  
vpnOc2 -  
智者大师(法界次第初门卷中):九次第定 若入禅时。深心智慧深利。能从一禅入一禅。心心相续。无异念间。 ( 04clU^F  
a9+l :c@  
耳根圆通章:初于闻中,入流亡所,所入既寂,动静二相,了然不生。 |8DMj s()*  
宣化上人浅释: EF Z]|Z7  
  【初于闻中】:最初是由耳根闻性中,下手来修,以耳根为所入之妙门。这“闻中”二个字,要特别注意。不是肉耳之中,不是耳识之中,亦不是意识之中;而是不生不灭的闻性,亦即如来藏性之中。 &l&B[s6[  
&jbZL5  
    【入流亡所】:入流是入流照自性,不向外驰求,心光时常内注。出流是攀缘外尘。攀缘外面声尘,便是生死轮回结缚。不要跟声尘跑,而是收拾身心,回光返照,反闻闻自性,入圣人之法性流。忘却外边声尘,没有动相,就解除第一个动尘之结,叫做入流亡所。亡即解脱,所是声尘。 `$fKS24u  
;,OZ8g)LH  
    【所入既寂,动静二相了然不生】:既亡动尘,还要再反闻入流,不能住于静境,因静境是色阴区域。直到动静二境都不生,才能达到所入既寂。这时第二个静结亦解了。声尘完全寂灭,动静二相都了然不再生,就破了色阴。 []\=(Uc;  
Vr|sRvz  
二.破受阴 /=+y[y3`  
摩诃般若波罗蜜经: 是菩萨依八背舍、九次第定,入师子奋迅三昧。云何名师子奋迅三昧?须菩提,菩萨离欲,离恶不善法,有觉有观,离生喜乐,入初禅乃至入灭受想定,从灭受想定起,还入非有想非无想处,非有想非无想处起,乃至还入初禅。 AW6"1(D  
%^zGM^PD  
智者大师(法界次第初门卷中): 菩萨依九次第定。入师子奋迅三昧。 一则奋除障定细微无知之惑。二能入出捷疾无间。 @4ccZ&`  
,MmX(O0  
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:如是渐增,闻所闻尽, .%\lYk]  
宣化上人浅释: MBjo9P(  
  【如是渐增。闻所闻尽】:根结既解,渐次再修,增加定力,则能闻之根,亦随所闻而俱尽,没有能受和所受,解去第三个根结,同时亦破了前五识的受阴。

佛道 2017-09-27 16:13
三.破想阴 $G,#nh2 oD  
摩诃般若波罗蜜经:  “是菩萨依师子奋迅三昧,入超越三昧。云何为超越三昧?须菩提,菩萨离欲,离诸恶不善法,有觉有观,离生喜乐入初禅,从初禅起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,非有想非无想处起,入灭受想定,灭受想定起还入初禅,从初禅起入灭受想定,灭受想定起入二禅,二禅起入灭受想定,灭受想定起入三禅,三禅起入灭受想定,灭受想定起入四禅,四禅起入灭受想定,灭受想定起入空处,空处起入灭受想定,灭受想定起入识处,识处起入灭受想定,灭受想定起入无所有处,无所有处起入灭受想定,灭受想定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,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, (^U 8wit/  
耳根圆通章:【尽闻不住。觉所觉空】 OG!+p}yD]  
宣化上人浅释: kuQ+MQHs  
  【尽闻不住。觉所觉空】:能闻和所闻既消尽,还有知觉,还有我相,故要再修,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达到知亦不知,觉亦不觉,觉所觉空的时候,就解除第四个觉结。这时能觉和所觉都没有,就全无执著,亦破了第六意识的想阴。 ?'jRUfl   
q]^Q?r<g::  
R9-Ps qmF  
四. 破行阴 2k}8`P;  
摩诃般若波罗蜜经:灭受想定起入散心中,散心中起入灭受想定, DJ]GM|?  
oiKY2.yW  
耳根圆通章:【空觉极圆。空所空灭】 zCuN 8  
宣化上人浅释: Z1&<-T_  
  【空觉极圆。空所空灭】:能觉与所觉既空,还要再修,参究空何所依,至到觉空极圆的时候,能空与所空都消除净尽,就解开第五个空觉,同时亦破第七识行阴。 u A=x~-I  
_d J"2rx  
五.破识阴 ywCF{rRd  
摩诃般若波罗蜜经:灭受想定起还入散心中,散心中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,非有想非无想处起还住散心中,散心中起入无所有处,无所有处起住散心中,散心中起入识处,识处起住散心中,散心中起入空处,空处起住散心中,散心中起入第四禅中,第四禅中起住散心中,散心中起入第三禅中,第三禅中起住散心中,散心中起入第二禅中,第二禅中起住散心中,散心中起入初禅中,初禅中起住散心中。 $Fr>'H+i  
    “是菩萨摩诃萨住超越三昧,得诸法等相,是为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。” =KCAHNr4?  
" m'roU  
耳根圆通章:【生灭既灭,寂灭现前】 IXJ6w:E  
宣化上人浅释: m7n8{J1O2  
    【生灭既灭,寂灭现前】:能空与所空都灭,还有个灭字。有灭就有生,故要再修,直到生相和灭相都消尽,才解除第六个灭结。同时亦破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识阴。生灭二字,总指诸结,因动灭静生,静灭根生。根灭觉生,觉灭空生,空灭灭生,六结就是生灭法。灭相最难解,要灭相全消,才能达到不生不灭,才能亲见本来面目。现在六结尽解,五阴全破,妄尽真露,就是生灭既灭,寂灭现前,得证圆通了。 :Qekv(z  
X1N*}@:/  
智者大师(法界次第初门卷中):菩萨依师子奋迅三昧。入超越三昧。所以名超越者。能超过诸地。自在入出。故名超越。

佛道 2017-10-04 17:58
楞严经节选: IMF9eS{L  
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-第四卷 dJYW8pcKT  
 阿难。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。而求佛乘不生不灭。无有是处。 [\|p~Qb)s  
 宣化上人浅释: 假若在因地最初发心的时候,用生灭心,即第六识攀缘心,作为修行的基础,而想证入不生不灭,常乐我净,佛的境界,这是绝对不可能的。 ymr#OP$<S  
y(2FaTjM  
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-第五卷 zmEg4v'I  
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。 B}|(/a@*  
~A-1x!YiU  
宣化上人浅释:我的本修因地心,是以念佛之心,心心相继,没有间断,而得入无生法忍。 K[G=J  
:TTZ@ q  
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-第六卷 ~4t7Q  
Scfk] DT  
宣化上人浅释: X1J'  
【初于闻中】:最初是由耳根闻性中,下手来修,以耳根为所入之妙门。这“闻中”二个字,要特别注意。不是肉耳之中,不是耳识之中,亦不是意识之中;而是不生不灭的闻性,亦即如来藏性之中。 o$[alh;c+W  
  9-6E(D-ux  
【尽闻不住。觉所觉空】:能闻和所闻既消尽,还有知觉,还有我相,故要再修,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达到知亦不知,觉亦不觉,觉所觉空的时候,就解除第四个觉结。这时能觉和所觉都没有,就全无执著,亦破了第六意识的想阴。 ] 1:pnd  
YYzl"<)c  
  通过以上学习就可知大势至菩萨是用真心来念佛,观世音菩萨用真心来观照。有了这种功夫就能逐渐做到不坐不卧不眠不休,莫间断、莫夹杂,执持名号。

佛道 2017-10-04 17:58
楞严经节选: {rE]y C^  
]|#%`p56  
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-第一卷  ^CtA@4  
    dh.vZ0v=7  
    尔时世尊。在大众中。舒金色臂。摩阿难顶。告示阿难及诸大众。有三摩提。名大佛顶首楞严王。具足万行。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。汝今谛听。阿难顶礼。伏受慈旨。 J-3%.fX,  
l^"HcP6  
    佛言。善哉阿难。汝等当知一切众生。从无始来。生死相续。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。用诸妄想。此想不真。故有轮转。 >qT4'1S*g  
+:#x!i;W8[  
  尔时世尊。开示阿难。及诸大众。欲令心入无生法忍。 54geU?p0  
  *|F ;An.N^  
  宣化上人浅释:这个时候,世尊就开示阿难,及诸大众,欲令他们,皆能悟根性为真心,而得证入无生法忍。 OY?x'h  
h+<F,0  
    佛告阿难。世间一切诸修学人。现前虽成九次第定。不得漏尽成阿罗汉。皆由执此生死妄想。误为真实。是故汝今虽得多闻。不成圣果。 tc2e)WZP  
   pndAXO:v  
    宣化上人浅释:佛告阿难,世间一切诸修行人,现前虽能修成九次第定。九次第定:即四禅定——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;四空处定:空无边处、识无边处、无所有处、非非想处;再加灭受想定,为九次第定。纵使证得这九次第定,仍未证得漏尽通而成阿罗汉圣果,皆因为执这生死妄想,误为自己的真实法心。好像你现在一样,虽然得到多闻,但终不能成正果。 {YoK63b$  
  阿难只得初果,还属小乘。要证到无漏,如大阿罗汉、大菩萨,才是圣果。

佛道 2017-11-03 16:07
佛说般舟三昧经原文与白话文 Sph:OX8  
行品第二(节选) 8F#z)>q~  
#rs]5tx([  
  佛告跋陀和。菩萨欲疾得是定者。 LaolAqU  
=iEQE  
佛叮嘱跋陀和菩萨,如果我们修行的人真的发菩提心想要修行成就,就要严格按照佛陀的教诫,带众实修,精进不退地努力,从而深入禅定,到达三摩地。 QT\=>,Fz _  
tXWh q  
    佛告跋陀和。持是行法便得三昧。现在诸佛悉在前立。 x_K8Gr#Z0  
Z91GM1lrf8  
    佛陀总结前面的话对跋陀和菩萨说,坚持这样的行法,就能到达三摩地。在较短的时期内见十方佛,知自性中本具的清净法身佛与十方佛无二无别。 p+pBk$4  
JPq2C\Ka  
  【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】:我于彼佛,发菩提心。彼佛教我从闻思修,入三摩地。 Qe6'W  
),u)#`.l G  
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-第九卷 ]3/_?n-"`  
-ghmLMS%t  
  阿难。世间一切所修心人。不假禅那。无有智慧。 ZNX=]]HM<n  
m+ww  
宣化上人浅释:阿难!世间一切修行的人,不知本有寂然常住的真性,以致错乱修习,不修禅那,不得首楞严大定,缺乏出世的真正智慧。 <8[y2|UBt  
E/6@>.T?'  
    阿难当知。汝坐道场。销落诸念。其念若尽。则诸离念一切精明。动静不移。忆忘如一。 l)^sE)  
*sPG,6>  
宣化上人浅释: 阿难,你应当知道,当修正定反闻功夫的时候,要忘掉一切六尘境象,把一切妄念都消灭,妄念消尽,则本有之根性即时显现,就能于一切时一切处,心中精而不杂,明而不昧,既消念则常寂,既精明则常惺,外境之动和静,都不会移易。念起亦不会忆,念止亦不会忘,忆忘如一,正如影像离去,镜体不变。 \ O#6H5F  
   R | &+g\{;  
    当住此处。入三摩提。如明目人。处大幽暗。精性妙净。心未发光。此则名为色阴区宇。 &~SPDiu.t  
   w '<8l w  
宣化上人浅释:就在这个时候,三昧现前,入于正定,然而定力还未湛深,就好像明眼人在幽暗处一样,虽然是六精之性,妙净明心本来是圆满周遍,但因色阴未破,心光未发,故所见之处,皆是一片黑暗,没有光明。这叫做色阴区宇,区是拘局,宇是覆盖。 g=gWkN <  
VYj*LiR  
    若目明朗。十方洞开。无复幽黯。名色阴尽。是人则能超越劫浊。观其所由。坚固妄想以为其本。 i7UE9Nyl*  
   Up/s)8$.  
      若到定力功深,心光明照,黑暗全消,十方洞开,皆成光明世界。这时就能内观五脏六腑,外观山河大地,无所隔碍,巨细分明,没有幽暗之相,这叫色阴已尽。色阴既破,这人就能超出劫浊。反观从前之处幽暗时,原是空见不分之相,如今定力既深,色空双亡,才能超出劫浊,由此而知色阴之所由来,原是坚固妄想,以为根本。 A3#^R%2)W  
`]q>A']Dl  
      又以此心成就清净。净心功极。忽见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国。具足七宝。光明遍满。又见恒沙诸佛如来遍满空界。楼殿华丽。下见地狱。上观天宫。得无障碍。此名欣厌凝想日深。想久化成。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。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。即受群邪。 _K#LOSMfj/  
   x2M'!VK>n1  
      又以此禅定心中,深入空境,诸妄不生,故能成就身心清净。净心功极,即止观纯熟,没有我执,唯存清净观照之心。所谓“净极光通达”,因此能见同居土中,十方山河大地,皆成佛国,具足七宝,宝光交辉。又见恒河沙数诸佛如来,遍满世界,宫殿楼阁,庄严华丽。甚至下见地狱,上观天宫,全无障碍,这是因平日欣净厌秽之心,凝想日深,薰习而成。故今于禅定之中,被反闻之心光所逼而化现,但只是暂时之境界,并不是圣人永证。若不作圣证想,便是善境界。若作圣证想,就受群魔所扰。

佛道 2017-11-26 13:32
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-第九卷 pFZ2(b&  
REe<k<>p~  
    又以此心研究精极。见善知识。形体变移。少选无端种种迁改。此名邪心含受魑魅。或遭天魔入其心腹。无端说法。通达妙义。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。魔事销歇。若作圣解。即受群邪。 M]RbaXZ9  
:4(.S<fH)-  
  又以此禅定心,穷究到至精至极境地,色阴将破而又未破之时,魔宫震动,诸魔恼怒,必多方来扰乱,故令修禅之人,忽于定中妄见善知识,其形骸身体,无端转变迁移,或作佛身,或化菩萨,甚至天人龙畜,男女老幼,刹那之间现种种变化。这都是防心不密,偶起杂念,故受鬼魅眩惑。或遭遇天魔入其心腹,把持他的精神,启发他的狂慧,故能无端说出通达密义的妙法。这只是魔力使然,并不是自己真正开悟。若不作证圣果想,生欢喜心,魔事便消灭。若作证圣果想,就会受邪魔侵害。这是色阴第十种阴魔。 m/`"~@}&  
5^}"Tn4I  
  阿难。如是十种禅那现境。皆是色阴用心交互。故现斯事。众生顽迷。不自忖量。逢此因缘。迷不自识。谓言登圣。大妄语成。堕无间狱。 NdlJdq  
mg)ZoC  
  阿难,以上所说修定中所出之十种境界,皆是因色阴将破未破之际,以禅观和妄想互相交战,故有这些境界显现。而众生向来是顽昧无知,又不知自量,本身原是一个生死凡夫,岂能一下子就得到证果成佛?因此一遇到这种境界,不能辨识,反生欢喜,以为已经证圣果,这是未证言证,未得谓得,成大妄语,致堕无间地狱,经无量劫,不能出离。

佛道 2018-05-19 15:52
         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:(节选) :k"VR,riF  
文殊师利白佛言。世尊。当云何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 aUBGp: (  
  佛言。文殊师利。如般若波罗蜜所说行。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复有一行三昧。若善男子善女人修是三昧者。亦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 FuKp`T-H  
  文殊师利言。世尊。云何名一行三昧。 tsLi5;KA]  
  佛言。法界一相。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。若善男子善女人。欲入一行三昧。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。如法界缘不退不坏。不思议无碍无相。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。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。随佛方所端身正向。能于一佛念念相续。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。 jYv`kt  
>\x   
    在 “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与耳根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”那篇文章中,我写到: b/I_iJ8t  
ZMI!Sl  
按照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:都摄六根。净念相继这个方法来念佛。念佛时听佛号声,两句之间听无声之声。也可以用修止观的方法来观无声之声等。这样坚持下去会听到一种自然之声。也就是圣严法师文摘说的:禅定之中,有一种境界,会听见一种平稳悦耳的声音。 有了这内听的功能就容易步入修耳根圆通的大门。 X;hV+| Bo  
BJ]4j-^o  
    观世音菩萨就是教我们学习般若波罗蜜。坚持下去反闻功夫到了的时候,自然就能入一行三昧。有了这种功夫容易达到一心不乱,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就有把握了。

佛道 2018-05-19 15:53
         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      应尽还源品第二 '4L0=G:A<q  
  佛复告诸大众:“我今时至,举身疼痛。”说是语已,即入初禅,以涅槃光,遍观世界,入寂灭定。 RJz$$,RU  
  尔时,世尊所言未讫,即入初禅;从初禅出,入第二禅;从二禅出,入第三禅;从三禅出,入第四禅;从四禅出,入虚空处;从空处出,入无边识处;从识处出,入不用处;从不用出,入非想非非想处;从非非想处出,入灭尽定;从灭尽定出,还入非想非非想处;从非非想出,入不用处;从不用出,入无边识处;从无边识处出,入虚空处;从空处出,入第四禅;从四禅出,入第三禅;从三禅出,入第二禅;从二禅出,入第一禅。 5c W2  
  尔时,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,普告大众:“我以甚深般若,遍观三界一切六道,诸山大海大地含生,如是三界根本性离,毕竟寂灭同虚空相,无名无识永断诸有,本来平等无高下想,无见无闻,无觉无知,不可系缚,不可解脱,无众生,无寿命,不生不起,不尽不灭,非世间、非非世间,涅槃生死皆不可得,二际平等等诸法故,闲居静住无所施为,究竟安置必不可得,从无住法法性施为,断一切相,一无所有。法相如是,其知是者,名出世人。是事不知,名生死始。汝等大众,应断无明灭生死始。” _"Bh 3 7  
  尔时,世尊说是语已,复入超禅;从初禅出,入第三禅;从三禅出,入虚空处;从虚空出,入无所有处;从无所有出,入灭尽想定;从灭尽定出,次第还入至非想非非想处;从非非想出,入无边识处;从识处出,入第四禅;从四禅出,入第二禅;从二禅出,入于初禅。 *A>I)a<:  
 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,复告大众:“我以摩诃般若,遍观三界有情无情,一切人法悉皆究竟,无系缚者,无解脱者,无主无依,不可摄持,不出三界,不入诸有,本来清净,无垢无烦恼,与虚空等,不平等非不平等,尽诸动念思想心息。如是法相,名大涅槃。真见此法,名为解脱。凡夫不知,名曰无明。” "K7{y4  
  作是语已,复入超禅;从初禅出,乃至入灭尽定;从灭尽定出,乃至入初禅。如是逆顺入超禅已,复告大众:“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,无明本际,性本解脱,于十方求了不能得;根本无故,所因枝叶皆悉解脱;无明解脱故,乃至老死皆得解脱。以是因缘,我今安住常寂灭光,名大涅槃。”  bK 7j"  
%s^2m"ca}=  
R`_RcHY:  
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-第四卷 z&3in  
宣化上人著述 4^KeA".  
Yb~[XS |p  
}=+J&cR  
      阿难。汝今欲逆生死欲流。返穷流根。至不生灭。 |#6B<'e'  
   4t%g:9]vr  
      阿难,你现在不愿顺生死流转,而想求逆流功夫,就应该返本穷源,寻求生死流之根源,才能得到不生灭的果位。 tY1M7B^~  
   z^KMYvH g  
      当验此等六受用根。谁合谁离。谁深谁浅。谁为圆通。谁不圆满。 nO'lN<L  
   )YB @6TiD  
      欲求不生灭果,当依不生灭因。六根之性是不生灭,但有优劣之分,所以你应当先选拣检验,这六受用根,哪一种是离知?哪一种是合知?鼻、舌和身三根是要合才能知道。眼、耳和意三根则离开亦能知道。合知比较难修,离知比较易入。再考验谁是浅显易明?谁是深隐难测?意根是深隐难测,眼耳比较浅显易入。再看哪一种是圆通?哪一种是不圆通?眼具八百功能,故不圆通。耳具千二百功德,当然最圆通。如来已暗示耳根最圆通,但不说出,要阿难自己体验选择,作为入门之道。 =lE_ Q[P  
B ``)  
      若能于此悟圆通根。逆彼无始织妄业流。得循圆通。与不圆根。日劫相倍。 3k AhvL  
   aQMUC6cPM@  
      如果你能在这六根中,明白哪一根是最圆通,依它修持,把无始以来交织妄业之流,扭转过来,做逆流的工夫。顺著不生灭的圆通根来修,犹如顺水扬帆,和那些不圆通之根,比较起来,迟速几有一日和一劫之不同。 sNet[y:O3  
   J<<Ph  
    我今备显六湛圆明。本所功德。数量如是。随汝详择其可入者。吾当发明。令汝增进。 D9cpw0{nc  
   x8#bd{  
    我已经完全明显开示给你知道,这六湛圆明的根性,本来所具足的功能数量,由你自己仔细去选择,哪一种和你最相应,最适合的,我就会和你再详细解说,令你对这根,能次第解结,渐次深入,得到进步。 jO|D # nC  
   wVSk.OOB  
      十方如来。于十八界一一修行。皆得圆满无上菩提。于其中间。亦无优劣。 |6M:JI8  
   HI` q!LPv  
      十方如来,在这五阴、六入、十二处、十八界中,一一依次修行,头头是道,都能得到无上菩提,并无优劣之分。 Xx=jN1= ,  
   th$?#4SbR  
      但汝下劣。未能于中圆自在慧。故我宣扬。令汝但于一门深入。 LSR{N|h+)  
   l(o#N'!j4  
      但是阿难,你的根性下劣,不是优秀分子,故不能于五阴、六入、十二处、十八界中得到圆融自在之智慧。故我要为你说明,诸根之优劣深浅,使你选择后,能做逆流工夫,一门深入。 !`3q9RT3."  
   <6 LpsM}  
      入一无妄。彼六知根。一时清净。 , ;'y <GA  
   r34q9NFT5  
      只要你能够一根深入,入到极点,妄尽真存,达到一真无妄之境界。这就是一根得以还源,其他六根,亦同时得到清净。

佛道 2018-05-19 15:53
        学习大佛顶首楞严经,当我读到:“但汝下劣,未能于中圆自在慧,故我宣扬,令汝但于一门深入,入一无妄,彼六知根一时清净。”这一段经文时,我就想起了我写的“观、练、熏、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”里的一段心得: _y,? Cj=u|  
  |>/T*zk<  
        前面我写了“ 有了这个内听能力就可以修耳根圆通了,.....”也提到一些。 # s4v0auK  
    今次我结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  第二十二卷 (节选),“世尊,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?”里内容来写。 *A2D}X3 s  
:y>$N(.8f  
  ^ #6Ei9di  
      佛经讲火烧初禅天,水淹二禅天,风吹三禅天。在这里可以知道这个世界是由四大:地、水、火、风,五蕴: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六尘: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所组成。 5uVSbo.  
|#y+iXTJ   
      下面写我在修习 观(八背舍)、练(九次第定)、熏(师子奋迅三昧)、修(超越三昧)这四种禅定中闻听到的声音写出来,然后根据一些特别的声音写一些心得: R-L*N$@!  
_{eH" ,(  
        先写 九次第定(练禅): l*v6U'J  
:o)4Y  
      色界:初禅 、二禅都是水、火、风的声音。三禅是火、风声音,四禅是火声。无色界: 1、空无边处定  2、识无边处定  3、无所有处定  4、非想非非想处定 。这几种声音都差不多,只不过越往上声音越小。这些声音比较空荡。 SuO@LroxTB  
jD`p;#~8  
  ([mC!d@a  
        最后一个灭尽定,声音有点尖锐,是火声。像利器的声音。色界里禅定的声音,火声像小钟音。 j>OuNeo@4  
^an3&  
      净名疏云:“若不了义教,明无色界无色;若了义教,明无色界有色。” 涅盘云:“无色界色,非声闻缘觉所知。” 所以我们要学习般若波罗蜜,才有能力听到这些声音。 ~ AU!Gm.  
o7qZy |\4S  
      听这些 声音最好在早上起床前。那个时候能量充足,在床上慢慢听。如果不想听就用打坐的方法快点越过九次第定,到达师子奋迅三昧或超越三昧。因为九次第定从初禅 一直往上要花很长时间。如果能量不充足,那就像充电一样慢慢观呼吸。 4iDlB s+  
    5Tl3k=o}  
      从初禅 一直往上好像上山一样的感觉,过了色界这比较轻松。进入无色界前会感觉到停了一下,然后再进入。快到非想非非想处定前感觉到快到顶了。到达非想非非想处定时会停下来,过一会好像走平路一样到达灭尽定。 gcaXN6C  
jm~qD T,  
      师子奋迅三昧(熏禅):在九次第定从灭尽定一级级退到初禅 一会,然后也像九次第定一样也是一级级 从初禅 一直往上,到达灭尽定后又一级级退到初禅。不过速度很快。因为九次第定像开路先锋一样将身体的气脉打通,同时也积聚了能量。 5._=m"Pl  
c{qoASc?  
        超越三昧(修禅): ?qdZ]M4e  
1ymq7F(2  
      当 师子奋迅三昧退到初禅时,过一会从初禅开始时会听到一阵气流声往上移动,好像喷头发出的声音一样。到达非有想非无想处一会又进入灭受想定。过一会听到一阵像利器的声音从灭受想定一直往下移动退到初禅,这时听到的是水、火、风的声音。过一会又听到利器的声音,这时感觉又跳到灭受想定。过一会又听到水、火、风的声音,这时是跳到了二禅。就这样灭受想定就在每个禅定之间穿插,一会儿是利器的声音,一会儿是另一个禅定的声音。灭受想定穿插完成了后退到散心中。这时听到是组合声。这个就是超越三昧有两种:一超入, 二超出的第一种。 I6jDRC0<  
myR}~Cj;q  
    -W#-m'Lvu  
      灭受想定退到散心时过一会又听到听利器的声音,感觉到又跳回到灭受想定。然后根据声音知道 又跳回到散心 。停了一下又听到一阵混合的声音往上移动到达非有想非无想处。之后散心这在每个每个禅定之间穿插,最后是初禅起住散心中。 W=[.. d  
=GP~h*5es  
      在散心在每个每个禅定之间穿插过程中,我感觉自己好像在轮船上,听到的是好像轮船发出的声音以及是海潮声。慢慢听不到轮船发出的声音和海潮声了,这时感觉到快到岸了。 mYE8]4  
  2I8 RO\zR  
    这个就是 超越三昧有两种:一超入, 二超出的第二种。 I^CKq?V?:  
q=_&izmE'7  
      从 超越三昧(修禅)退出来之后又是从头来过,也就是从九次第定到达师子奋迅三昧,又从师子奋迅三昧到达超越三昧。这样反反复复,周而复始。 lT<4c5 %  
#dd-rooQuD  
    从第二次起会转得很快,这时候很难分出这些小禅定,只能分出大的。也就是练(九次第定)、熏(师子奋迅三昧)、修(超越三昧)这些禅定。在禅定之中我也不知转了多少圈了,感觉九次第定慢下来,这时也听不到水、火、风的声音,也没有好像上山一样的感觉。 Ah_T tj  
H.n +CR  
    这样反反复复,周而复始。感觉到师子奋迅三昧发出的声音不是水、火、风的声音。感觉到是警声,有时又感到是师子吼的声音。 h rksPK"s2  
uoryxKRjc~  
    也没有感觉超越三昧里的灭受想定在每个禅定之间穿插了,而是一边是灭受想定发出利器的声音,一边是其他禅定发出混合声音。 w b@Zna  
3BTXX0yx  
    有时又听到虫子叫的声音........ K;n5[o&c  
  4!I;U>b b  
      从 师子奋迅三昧(熏禅)和超越三昧(修禅)的第一种,一超入,在实修过程中听到的声音。我想到耳根圆通章,观世音菩萨说:世尊,由我供养观音如来,蒙彼如来,授我如幻闻熏闻修.金刚三昧,与佛如来同慈力故,令我身成三十二应,入诸国土。 $69ef[b  
      从超越三昧(修禅)第二种,二超出,在实修过程中听到的声音。我想到,大佛顶首楞严经:尔时世尊,在大众中,舒金色臂,摩阿难顶。告示阿难及诸大众。有三摩提。名大佛顶首楞严王,具足万行,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。汝今谛听。阿难顶礼,伏受慈旨。 GC<zL }  
      从多次感觉到师子奋迅三昧发出的声音不是水、火、风的声音。感觉到是警声,有时又感到是师子吼的声音。我想到了大般涅槃经:首楞严三昧者。有五种名。 一者首楞严三昧。二者般若波罗蜜。三者金刚三昧。四者师子吼三昧。五者佛性。

佛道 2018-06-03 14:17
       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:文殊师利言。世尊。云何名一行三昧。 2E*k@  
   9rCvnP=  
        佛言。法界一相。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。若善男子善女人。欲入一行三昧。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。如法界缘不退不坏。不思议无碍无相。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。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。随佛方所端身正向。能于一佛念念相续。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。 XW^Sw;[efZ  
0zL7$Q#c  
      学习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,当我读到这段经文时我就想到了我的一段念佛经历: &ND8^lR=Y;  
;'|Mt)\  
      禅定的境界可以通过止观坐禅的任何法门达到,也可以通过念佛、持咒、参禅达到。天台宗智者大师有一部重要的著作《六妙门》,就是专门讲走入禅定的六个门——数、随、止、观、还、净,也就是六种入禅定的方法,非常详细,也非常实用。用这个六个门来念佛就是《六妙门》念佛法门。 <+/:}S4w)  
  Q)H1\  
      首先数息门,即练习令心通过一心专注数出入息而得安止。行者在修学数息时,以呼吸的一出一入为一数,行者可随自心爱好选择数出息或数入息,一般从一数数至十数,再从十数数至一数。以一个来回为一遍。数息时,应令心专注出息或入息,一遍一遍来回训练,使心随数息而无杂念异想。如是以数息为缘,令心得止。 $PNS`@B  
G T3wJQ5N  
    后来我就用念数字代呼气,再后来用念“阿弥陀佛”代数字。也就是先吸气然后念一个“阿”字代呼气。其他三个字也样,吸一次气念一个字。 r=`]L-}V  
z.xOT;t  
Bl >)GX\l  
      我自从有了内听的功能后,自然就能听到禅定中的声音。 h/AL `$  
      Py3Y*YP  
    《楞严经》之“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”教我们念佛要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。我就听着禅定中的声音和佛号声来都摄六根的。也就是听着禅定中的声音吸气,然后念一个“阿”字与呼气同时进行,其他三个字也是这样。要与禅定中的声音合二为一。 9uRs@]i  
  + pq/:h  
      要一字一字念这样才能持久,要顺着禅定中的声音来念。这样才容易做得到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。 --32kuF&(  
s-z*Lq*  
    印光大师在续编卷下《大佛顶首楞严经楷书以供众读诵序》中开示: =>_k;x  
“此经为对阿难多闻,及娑婆闻性最利之机,故文殊选择,唯取观音。而净土念佛法门,普逗十方三世一切众生之机,故列于弥勒之后,观音之前,以密示其普逗群机之意。……. 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,如子忆母,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而念。即是以势至反念念自性,观音反闻闻自性,两重工夫,融于一心,念如来万德洪名。久而久之,则即众生业识心,成如来秘密藏,所谓以果地觉,为因地心,故得因该果海,果彻因源也。有缘遇者,幸勿忽诸。此是微尘佛,一路涅盘门,况我末法人,何敢不遵循。”

佛道 2021-01-27 19:46
  《佛说阿弥陀经》: z@_ 9.n]  
    ‘舍利弗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闻说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,若一日、若二日,若三日,若四日,若五日,若六日,若七日,一心不乱,其人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,与诸圣众,现在其前。是人终时,心不颠倒,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。’ e/h2E dY  
)/:r $n7  
f a9n6uT  
楞严经卷六: !JkH$~  
  “世尊,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,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,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: N~w4|q!]  
**“一者、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,令彼十方苦恼众生,观其音声,即得解脱。 <K# ]1xCA  
........ T{L{<+9%  
~(|~Ze>  
    在 “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与耳根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”那篇文章中,我写到: XyS|7#o  
e-taBrl;  
      按照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:都摄六根。净念相继这个方法来念佛。念佛时听佛号声,两句之间听无声之声。也可以用修止观的方法来观无声之声等。这样坚持下去会听到一种自然之声。也就是圣严法师文摘说的:禅定之中,有一种境界,会听见一种平稳悦耳的声音。 有了这内听的功能就容易步入修耳根圆通的大门。 p PF]&:&-b  
mp{r$tc  
    观世音菩萨就是教我们学习般若波罗蜜。坚持下去反闻功夫到了的时候,自然就能入一行三昧。有了这种功夫容易达到一心不乱,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就有把握了。 }-e  
s`bC?wr5h  
        我自从有了内听的功能后,自然就能听到禅定中的声音。 49BLJ|:P?  
      ~4{E0om@  
    《楞严经》之“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”教我们念佛要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。我就听着禅定中的声音和佛号声来都摄六根的。也就是听着禅定中的声音吸气,然后念一个“阿”字与呼气同时进行,其他三个字也是这样。要与禅定中的声音合二为一。 _>/T<Db  
  q0}?F  
      要一字一字念这样才能持久,要顺着禅定中的声音来念。这样才容易做得到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。 wR"4slY_%  
V<#E!MG  
  =h083|y>  
  在这里说明一下我为什么会这样念佛,是以前见到一些人唱歌很专注。我想除了爱好之外是还有一种音响声伴唱,所以之后我将禅定中的声音作为伴唱伴念了。 l<](8oc. w  
B Bub'  
Tz=YSQy$9  
8Jz/'  
3,snx4q (  
补充内容 (2021-1-26 12:05): Wgh4DhAW  
我习惯将有关经文合起来看,通过这个方法理解经文的内容,同样别人说法的言论也用佛经来对一下,自己的实修心得也一样。

libai123 2022-02-14 09:42
太棒了,感谢楼主分享的资源 -jZP&8dPH  
福彩3D [\hk_(}  
幸运飞艇 JlR'w]d M,  
澳洲幸运20 a<.7q1F  
免费玩


查看完整版本: [-- 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与耳根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 --] [-- top --]


Powered by Lxwa © 2008 DoTFD
Gzip disabl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