« 1 23» Pages: ( 1/3 total )
本页主题: 学佛也需要知识和学问吗? 打印 | 加为IE收藏 | 复制链接 | 收藏主题 | 上一主题 | 下一主题

清凉
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。
特殊贡献奖 灌水天才奖
级别: 论坛版主


精华: 0
发帖: 1733
威望: 1734 点
银子: 1937 两
贡献值: 4950 点
在线时间:932(小时)
注册时间:2008-04-30
最后登录:2011-02-18

 学佛也需要知识和学问吗?

0
 
    这问题相当含糊,易于混淆。 
    首先,我们肯定孔子所说的:「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。」意思是一般大众,懂得越
少,就越能专心一意地照著老师所教的简单方法,一门深入,专精修行,并获得益处。所
以,知识程度低的人,甚至没有读过书的文盲,并非就不能得到佛法的大受用,例如:六祖
惠能,传说中他是没有读过书的砍柴人,最后却成了中国禅宗史上的第六代祖师。 
    不过据《六祖坛经》的内容和学者们的考察看来,惠能大师虽不是一位学者,若说他目
不识丁,则不可能;因此,在中国佛教史上,传说中的文盲而能成为佛教祖师,并对佛教有
广大而深远影响的人,尚无第二者。从印度佛教的释迦世尊开始,传承以至中国的历代祖
师,都是博通五明、内外学问的知识分子和大学问家。 
    上上等人,不须教育,不须文化,而是自然天成,一通百通;他们能够掌握根本的理,
以贯通全体的事,不是从琐碎的万事万物各别认知中见其统一的理,正如《永嘉大师证道
歌》所说:「摘叶寻枝我不能」及「入海算沙徒自困」,那是一了百了,不须琐碎的意思。
学法是明理而穷本,学佛是见性而成佛,当然不需知识和学问;可是见性和悟后,为了利益
众生的方便,必须通达经教,充实知识,做为利生的工具。 
    中上等人及中下等人,必须依据经教,参访明师,才有修行的依准和学习的方向,否
则,便会成为盲修瞎练。在未见明师之前,或者见到了明师之后,都需要经教的根据,才能
够抉择明师之真假。如果顺乎经教,深入法理,洞明法义,那是真的明师。如仅以自我的臆
测和修持中的感应、经验来自由地解释经教而毁谤正统历代诸大祖师及三宝的人,即为邪师
而非明师。 
    所以,若有人还不知如何选择明师的话,应先深入经教,确认佛法,再去访求明师,做
画龙点睛式的帮助,假使千万疑问能在一语之下彻底点破,那就是你的明师。如果一无所
知,而去参访明师,就你而言,他还是一位普通的凡人;若是已深通经教,纵然踏破铁鞋,
访遍天下,未见明师,也不会误入歧途;并且既已掌握方向,便只是需要层层剥落心中的块
垒,虽无法一时将无明的黑漆桶顿时兜底打通,比较起来,还是安全的。 
    修念佛法门的人,如果没有时间或环境不许可,当然,只要抱定一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
的六字洪名就够了。但是历代弘扬净土的祖师,像卢山的慧远,以及唐代的道绰、昙鸾、善
导、迦才,到明末的莲池、蕅益,以及民初的印光等诸大师,都是通达儒、释、道三教的饱
学之士,也都是佛教史上的大思想家,怎么能说念佛不需要经教呢?不通法义而仅念佛,怎
么知道念佛可以往生净土?所谓净土又有几种呢?虽然下下等人,不知发问,只知照著去
做;但是能够发问,而且经常需要帮助人家学佛、信佛、念佛的人,如果也是对于经教法义
一无所知,怎么能够产生劝化的力量?否则,就是以盲引盲,盲修瞎练,邪正不分,心态不
明,目的不纯,怎么能够自利利他,达到往生净土的目的呢? 
    不错,人在正当用功之时,不论参禅、念佛、修显、修密,都要求心无二用,不得一边
修行,一边思考经教,或以经教的内容、法义来时时对照自己修行的情况,那是种扰乱,是
修行的大障。但在修行之前的认清指标及修行以后的印证情况和指导后学,经教的研读却是
不可或缺的。
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
Posted: 2008-07-10 14:52 | [楼 主]
三人有师
级别: 新手上路


精华: 0
发帖: 36
威望: 37 点
银子: 55 两
贡献值: 0 点
在线时间:24(小时)
注册时间:2008-07-03
最后登录:2010-05-02

 

研究佛学要学问,
学与信不要太多学问。
[ 此贴被三人有师在2008-07-10 15:48重新编辑 ]
心是善恶根源
Posted: 2008-07-10 15:40 | 1 楼
三人有师
级别: 新手上路


精华: 0
发帖: 36
威望: 37 点
银子: 55 两
贡献值: 0 点
在线时间:24(小时)
注册时间:2008-07-03
最后登录:2010-05-02

 

研究佛学要学问,
学与信不要太多学问。
要不然普度众生就太难了
善哉  善哉善哉
[ 此贴被三人有师在2008-07-10 15:51重新编辑 ]
心是善恶根源
Posted: 2008-07-10 15:41 | 2 楼
清凉地
物来则映,物去不留,安住当下,无弃无求。
特殊贡献奖 优秀斑竹奖 原创先锋奖
级别: 论坛版主


精华: 0
发帖: 1283
威望: 1287 点
银子: 1681 两
贡献值: 4950 点
在线时间:2718(小时)
注册时间:2008-05-01
最后登录:2010-12-31

 

哈哈哈!师兄挺没知识的! 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。不是这样解释的吧??!
菩萨清凉月。常游毕竟空。众生心垢净。菩提影现中。
Posted: 2008-07-10 18:09 | 3 楼
清凉
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。
特殊贡献奖 灌水天才奖
级别: 论坛版主


精华: 0
发帖: 1733
威望: 1734 点
银子: 1937 两
贡献值: 4950 点
在线时间:932(小时)
注册时间:2008-04-30
最后登录:2011-02-18

 

那你的意思是该怎么理解呢?我真是知识很少,
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
Posted: 2008-07-10 21:01 | 4 楼
清凉地
物来则映,物去不留,安住当下,无弃无求。
特殊贡献奖 优秀斑竹奖 原创先锋奖
级别: 论坛版主


精华: 0
发帖: 1283
威望: 1287 点
银子: 1681 两
贡献值: 4950 点
在线时间:2718(小时)
注册时间:2008-05-01
最后登录:2010-12-31

 

   1.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。
“老百姓只可被驱使,而不可以让其知道为什么”。
 当然,还有以下几种解释:
      2.民可,使由之;不可,使知之;
      3.民可使,由之;不可使,知之。
      4.民可使,由之不可,知之。
      5.民可使由之?不。可使知之。
      6.民可使由之?不可。使知之。
[ 此贴被清凉地在2008-07-10 21:29重新编辑 ]
菩萨清凉月。常游毕竟空。众生心垢净。菩提影现中。
Posted: 2008-07-10 21:23 | 5 楼
清凉
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。
特殊贡献奖 灌水天才奖
级别: 论坛版主


精华: 0
发帖: 1733
威望: 1734 点
银子: 1937 两
贡献值: 4950 点
在线时间:932(小时)
注册时间:2008-04-30
最后登录:2011-02-18

 

。。哦,我查查去。谢谢师兄。
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
Posted: 2008-07-14 08:26 | 6 楼
清凉地
物来则映,物去不留,安住当下,无弃无求。
特殊贡献奖 优秀斑竹奖 原创先锋奖
级别: 论坛版主


精华: 0
发帖: 1283
威望: 1287 点
银子: 1681 两
贡献值: 4950 点
在线时间:2718(小时)
注册时间:2008-05-01
最后登录:2010-12-31

 

菩萨清凉月。常游毕竟空。众生心垢净。菩提影现中。
Posted: 2008-07-14 09:48 | 7 楼
弘鹏居士
级别: 爱心之星


精华: 2
发帖: 89
威望: 95 点
银子: 114 两
贡献值: 0 点
在线时间:219(小时)
注册时间:2008-05-14
最后登录:2010-10-31

 

阿弥陀佛!
学佛本身就是在学习知识和学问呀.
Posted: 2008-07-14 17:46 | 8 楼
清凉地
物来则映,物去不留,安住当下,无弃无求。
特殊贡献奖 优秀斑竹奖 原创先锋奖
级别: 论坛版主


精华: 0
发帖: 1283
威望: 1287 点
银子: 1681 两
贡献值: 4950 点
在线时间:2718(小时)
注册时间:2008-05-01
最后登录:2010-12-31

 

学无止境呀!学吧,学吧!
菩萨清凉月。常游毕竟空。众生心垢净。菩提影现中。
Posted: 2008-07-14 19:25 | 9 楼
« 1 23» Pages: ( 1/3 total )
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
洞天福地社区 » 文章影视


Powered by 净业寺 © 洞天福地社区 Corpor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