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页主题: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——证严法师 打印 | 加为IE收藏 | 复制链接 | 收藏主题 | 上一主题 | 下一主题

落花谷主
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
优秀斑竹奖 特殊贡献奖
级别: 论坛版主


精华: 12
发帖: 617
威望: 651 点
银子: 108 两
贡献值: 4950 点
在线时间:415(小时)
注册时间:2008-04-22
最后登录:2010-12-31

 说一丈不如行一寸——证严法师

0
人有二耳、二眼、一口、双手、双脚,此中道理:是要人多听、多看、少说话、多做事。修行贵在身体力行,说一丈不如行一寸。 rPo\Dz  
'[=yfh   
多增一分真我 msqxPC^I  
\Sq"3_m4T  
一切的修行法门,如坐禅、念佛等,都是为了收摄心念。“修行”,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,多增加一分真我。 8%2rgA  
` r'0"V  
从自我做起 '!yS72{$2  
FUzMc1zy|  
想拥有一个清净的社会并不难,但需先从无数个“我”与“你”开始做起。想要求整体的美,也必须从个体开始;有无数个美的个体,才会有大整体的真善美。同样的,响往生活在菩萨的世界,自己就必须先学习做菩萨。 "3Xv%U9@  
!}L~@[v,uL  
修德 _']%qd"%  
x#:BE  
修德——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累积而成,并抱持恒久心,于平常的言行举止中不离佛法的教育;如此,才是真正的学佛修德。 !HdvCYB>  
p29yaM  
知羞耻 ~_l6dDJ  
=YXe1$ $  
一个人只要有惭愧羞耻心,自然不敢做丧理败德的事情。所以,修行学佛一定要有惭愧心,知羞耻。 ?2?S[\@`0U  
_X,[]+ziu%  
诚于内,形于外 E VN-<=i^  
m{b ZRkt  
一个人的修养如何衡量?应是存诚于内,而形之于外。等人接物、言谈举止……,一切行动都充分表现内在的修养。 Uw2,o|=O  
tp6csS,  
救世先救心 q3AJwELXw  
"wnpiB}  
要救世必须先救心,心成则身端行正;要家庭和睦,必须先从个人的修养开始做起,然后再以一个和睦的家庭去教化、影响其他的家庭,则家家和睦,社会安祥和乐。 H[ BD)  
`2x H7a-  
深思熟虑每句话 BR& Aq  
,67"C2Y  
时时刻刻注意自己所说的话,每一句话都要深思熟虑,是否合情、合理、合法?是否能利益众生,开导人心,使人开解烦恼? ;ZQ- uz  
AW,v  
问心无愧 ?a'6EAErC  
ADv^eJJ|  
修行要抱持一个原则与信念——为佛教、为众生,行为要光明正大,再大的委屈与打击也要忍受,凡事做到问心无愧的地步。 NJ;"jQ-  
X,C*qw@  
入群磨练 }xAie(  
(C8 U   
人的习性不同,各如其面。修行必须走入人群,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、适应,并圆融共处、和睦相待。 O1GDugZ  
w)+wj[6 E  
最坚强的人 Nls83 W  
k: b/Gq`  
行忍辱的人,是一个最坚强的人,任何人与事都击不倒他;能忍,才能成就天下大事。 bA}AD`5  
yJ!OsD  
不毁谤同道 e^j<jV`1  
Iz DG&c  
修行除了自度之外,还要度人;时时刻刻培养善根(智慧)、慈悲(福德),绝对不侵犯、毁谤他人,尤其不侵犯、毁谤同道者。 nz4<pvC,*  
95=g Y  
不伤害别人 \|CPR6I  
y|$R`P  
人往往为了爱自己而损害别人,所以佛陀教导我们:修养的第一个条件,就是不去伤害别人。 JnfqXbE  
\gLxC  
彼此感恩、行善 Vy__b=ti?  
U^MuZ  
社会是群体的,只有一个人好或只有一个人向善还不够;希望拥有一个好家庭、好社会,就必须人人行善、彼此感恩。 n-DaX kK  
RctU'T  
个人是社会的起源 z~,mRgc$B  
11@]d ]v ,  
社会形态源自于家庭教育,家庭教育源自于个人的修养。若能先培养好个人修养,进而料理好家庭,社会秩序自然能渐上轨道。 [F+(^- (  
e@E17l-  
何谓修行? NUCiY\td  
?v:ZU~i  
所谓修行,即“修”心养性,端正“行”为,常存惭愧心勤勉精进。如修学而不精进,不知反省自己,就是没有惭愧心;心无惭愧者,行为必然不端,遑论修心养性? %}P4kEY  
T-'~?[v  
福至心灵 `H\)e%]  
s=D f `  
有就有福,有福心就灵,是谓“福至心灵”。 OO nX`  
k;k}qq`d  
不要小心眼 gxwo4.,  
~2@Lx3t$  
为人处事要小心、细心,但不要“小心眼”! RT^v:paNT2  
|~WYEh  
步入解脱门 .[?BlIlm  
Q $~n/  
平常多调伏自己的心念,培养正确的人生观。若能降伏“忧烦”的魔军,看淡世间的利欲,得时不贪着,失时无挂碍,这才是步入解脱门。 ]dSK wxk  
!SO8O  
时时尊重他人 U3E&n1AA  
zvY+R\,in  
若想在世间成就事业,一定要先成就自己的品德;要成就品德,必须先从“随时随地尊重他人”的基础做起。 5{d\u E%'p  
d H? ScXM=  
练心 }u%"$[I}  
PY`L$e  
人生在世,常会接触复杂的人事;所谓“修行”,就是要藉复杂的“人与事”来练心。 i0:>Nk  
\=;uu_v$  
不散播是非 +f>cxA  
*/z??fI27  
无意间的散播是非,虽然没有伤害别人的身体,但是却毁坏别人的名誉形象,这种罪过比伤害别人的身体还严重。 "7,FXTaer  
=wG+Ao  
启发自我觉性 H6K`\8/SeN  
bl;zR  
修行,得靠自己精进地启发自我灵明的觉性,不能期待不劳而获的成果。 ?<U{{ C  
@*>Sw>oet  
以众人为重 v .=/Y(J  
AQss4[\Dx  
学佛要注重道与理,关心人及事。能以众人为重,不计个人得失,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,以毅力、勇气突破障碍,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。 C3XmK}h  
+/rH(Ni  
苦修 >Kivuc  
k`\R+WK$  
苦修,是清心少欲、磨练吃苦的心志。 2&Jd f  
4-R^/A0  
放弃忧愁惶恐 jjzA .8?(7  
9zBMlc$X  
人一旦生活在忧愁惶恐中,就很容易丧失自信心而陷入怯懦与逃避的深渊。 n6MM5h/#r  
F%d \~Vj  
不谈神通怪力 .fYZ*=P;c  
C3'rtY.  
除了对人与事必段信实外,讲经说法也要合情合理,不可谈神通怪力、从动人心的言论;如此,才能提高正信的智识水准,引导众生走向善道。 445o DkG  
'zZcn" +!  
修学三要 ?4 S+edX  
l|/LQ/  
修学者三要:一、要有赤子之心——直心是道场。二、要有骆驼的耐力——工作时,要有骆驼般的耐劳和耐力。三、要有狮子的勇猛——努力精进如狮子的威猛。 *Dmx&F=3,5  
4)6xU4eBaL  
同参 B@y(.  
b'YE9E  
同参,是同修间彼此相互切磋、去除习气,唯存清净佛心的意思。 e@#kRklV&  
p(F" /  
同道 ;CHi\+` 5  
(ljF{)Ml+=  
同道,是指同修间若有错误的行为,可彼此更正、相互惕厉之意。 L';MP^  
&HW1mNF9  
圣人无梦 ccFn.($p?,  
\x{;U#B[3>  
古人说:“圣人无梦”,是形容圣人并不把梦当一回事,精神不执着于梦境,不理会梦中事,每天睡醒之后就面对现实的生活。 d XHB#  
!v.9"!' N  
修行修心 DZS]AC*  
20RXK1So  
修行人的心境,要如“乌过白云,鱼跃水面”般——空中无迹,水面无痕;不为消逝事物而烦恼,心境安然而自在。 !y:%0{l  
bx4'en#  
戒、定、慧三学 Q/ms]Du  
=sJ _yq0#R  
戒是不起心动念,守住本分,戒掉一切名闻利养的贪念;“定”是遇到任何困境,都能守持志节、临危不乱;“慧”是能运心转境,于平静中突破重重困难。 /u%h8!"R  
DQ#H,\ ^<  
四重德行 wXMDh$  
i':i_kU  
修行者为完成“德行”,日常生活不可离“四重”,即“言重、行重、貌重、厚重”。 /iC;%r1L  
F>je4S;  
“言理”即所说的每一句话,都能鼓励人心向上,并解开众生的心结;所以“言重”则“有法”。 Ys+OB*8AE  
51C2u)HE  
“行重”即行仪庄重,举止有节;是故“行重”则“有德”。 g>rp@M  
6qWdd&1  
“貌重”即待人接物能刚柔并济,令人欢喜亲近又不致轻浮,亦即孔子所说:“温而厉,威而不猛。”涵有“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”之威德;故言“貌重”则“温威并重”。 )tHaB,  
7uorQfR?  
“厚重”即心宽意厚,善解人意,常怀欢喜心,乐于利益人群;所以“厚重”则“人人皆欢喜”。 b-U eIjX  
u]-_<YZ'B  
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
Posted: 2009-06-21 11:38 | [楼 主]
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
洞天福地社区 » 法海拾贝


Powered by 净业寺 © 洞天福地社区 Corpor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