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页主题: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——证严法师 打印 | 加为IE收藏 | 复制链接 | 收藏主题 | 上一主题 | 下一主题

落花谷主
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
优秀斑竹奖 特殊贡献奖
级别: 论坛版主


精华: 12
发帖: 617
威望: 651 点
银子: 108 两
贡献值: 4950 点
在线时间:415(小时)
注册时间:2008-04-22
最后登录:2010-12-31

 说一丈不如行一寸——证严法师

0
人有二耳、二眼、一口、双手、双脚,此中道理:是要人多听、多看、少说话、多做事。修行贵在身体力行,说一丈不如行一寸。 )GK+  
46ILs1T6  
多增一分真我 tbg*_ZQO u  
iZC>)&ax  
一切的修行法门,如坐禅、念佛等,都是为了收摄心念。“修行”,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,多增加一分真我。 \/n+j!  
_wmI(+_  
从自我做起 Cc2MYm8  
V- /YNRV  
想拥有一个清净的社会并不难,但需先从无数个“我”与“你”开始做起。想要求整体的美,也必须从个体开始;有无数个美的个体,才会有大整体的真善美。同样的,响往生活在菩萨的世界,自己就必须先学习做菩萨。 d<!IGt4Ky  
f`,-b  
修德 ea 2 `q  
B4IBuS  
修德——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累积而成,并抱持恒久心,于平常的言行举止中不离佛法的教育;如此,才是真正的学佛修德。 eap8*ONl  
>G&^?5  
知羞耻 @$oZ|ZkZ  
J||E;=%f-Q  
一个人只要有惭愧羞耻心,自然不敢做丧理败德的事情。所以,修行学佛一定要有惭愧心,知羞耻。 "sD1T3!\)Q  
9976H\{  
诚于内,形于外 4oV {=~V  
#,TELzUVE  
一个人的修养如何衡量?应是存诚于内,而形之于外。等人接物、言谈举止……,一切行动都充分表现内在的修养。 F.68iN}  
Yc|uD-y  
救世先救心 5\xr?`VZ  
(#If1[L  
要救世必须先救心,心成则身端行正;要家庭和睦,必须先从个人的修养开始做起,然后再以一个和睦的家庭去教化、影响其他的家庭,则家家和睦,社会安祥和乐。 MF^_Z3GS'  
;I+H>$%jZ  
深思熟虑每句话 Z&-tMai;  
HAd%k$Xu{  
时时刻刻注意自己所说的话,每一句话都要深思熟虑,是否合情、合理、合法?是否能利益众生,开导人心,使人开解烦恼? d+0^u(gc!8  
sCkO0dl8  
问心无愧 7k'gt/#up  
JYQ.EAsr!  
修行要抱持一个原则与信念——为佛教、为众生,行为要光明正大,再大的委屈与打击也要忍受,凡事做到问心无愧的地步。 Ev{MCu1!6  
< <sE`>)  
入群磨练 Q(e{~ ]*  
x)_r@l`$ix  
人的习性不同,各如其面。修行必须走入人群,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、适应,并圆融共处、和睦相待。 J0sGvj{  
\sITwPA[z  
最坚强的人 t0.;nv@A0  
b)`pZiQP  
行忍辱的人,是一个最坚强的人,任何人与事都击不倒他;能忍,才能成就天下大事。 ke\[wa_!6b  
t!:)L+$3  
不毁谤同道 TM-Fu([LMV  
\E77SO,$  
修行除了自度之外,还要度人;时时刻刻培养善根(智慧)、慈悲(福德),绝对不侵犯、毁谤他人,尤其不侵犯、毁谤同道者。 s&VOwU  
Yz\ N&0"  
不伤害别人 |mOMRP#'  
P$OUi!"  
人往往为了爱自己而损害别人,所以佛陀教导我们:修养的第一个条件,就是不去伤害别人。 Bzw19S6y  
1x{kl01m%  
彼此感恩、行善 vY_eDJ~'  
bcn7,ht  
社会是群体的,只有一个人好或只有一个人向善还不够;希望拥有一个好家庭、好社会,就必须人人行善、彼此感恩。 ,rai%T/rL  
|z*>ixK  
个人是社会的起源 ,56;4)cv  
#kci=2q_  
社会形态源自于家庭教育,家庭教育源自于个人的修养。若能先培养好个人修养,进而料理好家庭,社会秩序自然能渐上轨道。 /NU103F yt  
r^5jh1  
何谓修行? wDKELQ(y H  
P0 b4Hq3  
所谓修行,即“修”心养性,端正“行”为,常存惭愧心勤勉精进。如修学而不精进,不知反省自己,就是没有惭愧心;心无惭愧者,行为必然不端,遑论修心养性? ~b6GrY"vB  
^1 ;BiQ  
福至心灵 pV=@sz,G  
)i-gs4[(QN  
有就有福,有福心就灵,是谓“福至心灵”。 &a6,ln:P  
>f@ G>H)+  
不要小心眼 X!c?CL  
oM-[B h]A  
为人处事要小心、细心,但不要“小心眼”! $8g42LR'  
i*CnoQH  
步入解脱门 U=QA  e  
esI'"hVJ  
平常多调伏自己的心念,培养正确的人生观。若能降伏“忧烦”的魔军,看淡世间的利欲,得时不贪着,失时无挂碍,这才是步入解脱门。 NzlAC  
eGvOA\y:  
时时尊重他人 ]r959+\$  
r6 }_H?j  
若想在世间成就事业,一定要先成就自己的品德;要成就品德,必须先从“随时随地尊重他人”的基础做起。 30d#Lq  
H+x#gK2l  
练心 vaB!R 0  
D/:3R ZF  
人生在世,常会接触复杂的人事;所谓“修行”,就是要藉复杂的“人与事”来练心。 EO:avH.*0  
P=gJAE5  
不散播是非 taDQ65  
8,*3zVk-  
无意间的散播是非,虽然没有伤害别人的身体,但是却毁坏别人的名誉形象,这种罪过比伤害别人的身体还严重。 $.8 H>c  
t!qwxX*$T  
启发自我觉性 B}\BeFt'  
S{:Cu}o  
修行,得靠自己精进地启发自我灵明的觉性,不能期待不劳而获的成果。 HeozJ^u\?  
X"<|Z]w  
以众人为重 B9#;-QO  
bV6V02RF  
学佛要注重道与理,关心人及事。能以众人为重,不计个人得失,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,以毅力、勇气突破障碍,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。 >];"N{ A  
IU9, (E  
苦修 (p,}'I#i*  
y6%<zhs  
苦修,是清心少欲、磨练吃苦的心志。 A3q*$.[  
Pa&4)OD  
放弃忧愁惶恐 AC4 l<:Yh  
Y[G9Vok VX  
人一旦生活在忧愁惶恐中,就很容易丧失自信心而陷入怯懦与逃避的深渊。 S^j,f'2  
dG0VBE  
不谈神通怪力 PGX+p+wB  
vgThK9{m;  
除了对人与事必段信实外,讲经说法也要合情合理,不可谈神通怪力、从动人心的言论;如此,才能提高正信的智识水准,引导众生走向善道。 fM ^<+o@  
P {H{UKs#  
修学三要 7'eh)[T  
. \F7tc8?  
修学者三要:一、要有赤子之心——直心是道场。二、要有骆驼的耐力——工作时,要有骆驼般的耐劳和耐力。三、要有狮子的勇猛——努力精进如狮子的威猛。 ~L'nz quF  
} 0{B  
同参 i@,]Z~]  
i!,HB|wQ  
同参,是同修间彼此相互切磋、去除习气,唯存清净佛心的意思。 ( 3;`bvYH"  
=bL{i&&  
同道 aR)?a;}H  
'{VM> Q  
同道,是指同修间若有错误的行为,可彼此更正、相互惕厉之意。 GYoseqZM  
[hnK/4!  
圣人无梦 w~N-W8xNR  
<'2u a  
古人说:“圣人无梦”,是形容圣人并不把梦当一回事,精神不执着于梦境,不理会梦中事,每天睡醒之后就面对现实的生活。 &yLc1#H  
MGybGbd  
修行修心 H.~bD[gA  
}\Z5{OA  
修行人的心境,要如“乌过白云,鱼跃水面”般——空中无迹,水面无痕;不为消逝事物而烦恼,心境安然而自在。 :Tb7r6  
p(?3 V  
戒、定、慧三学 *P xf#X  
JIV8q HC  
戒是不起心动念,守住本分,戒掉一切名闻利养的贪念;“定”是遇到任何困境,都能守持志节、临危不乱;“慧”是能运心转境,于平静中突破重重困难。 (\vXA4Oa,  
xR}of"  
四重德行 -3vh!JMN  
N^J*!]|  
修行者为完成“德行”,日常生活不可离“四重”,即“言重、行重、貌重、厚重”。 $?f]ZyZr.  
X9~p4ys9{  
“言理”即所说的每一句话,都能鼓励人心向上,并解开众生的心结;所以“言重”则“有法”。 PEzia}m  
)U5u" ]9~  
“行重”即行仪庄重,举止有节;是故“行重”则“有德”。 7$_ :sJ  
TzrW   
“貌重”即待人接物能刚柔并济,令人欢喜亲近又不致轻浮,亦即孔子所说:“温而厉,威而不猛。”涵有“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”之威德;故言“貌重”则“温威并重”。 H,|YLKg-|  
2AK}D%jfc  
“厚重”即心宽意厚,善解人意,常怀欢喜心,乐于利益人群;所以“厚重”则“人人皆欢喜”。 >{XScxaB`  
m6MaX}&zv  
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
Posted: 2009-06-21 11:38 | [楼 主]
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
洞天福地社区 » 法海拾贝


Powered by 净业寺 © 洞天福地社区 Corpor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