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页主题: 说一丈不如行一寸——证严法师 打印 | 加为IE收藏 | 复制链接 | 收藏主题 | 上一主题 | 下一主题

落花谷主
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
优秀斑竹奖 特殊贡献奖
级别: 论坛版主


精华: 12
发帖: 617
威望: 651 点
银子: 108 两
贡献值: 4950 点
在线时间:415(小时)
注册时间:2008-04-22
最后登录:2010-12-31

 说一丈不如行一寸——证严法师

0
人有二耳、二眼、一口、双手、双脚,此中道理:是要人多听、多看、少说话、多做事。修行贵在身体力行,说一丈不如行一寸。 \k&2nYVHf  
&![3{G"+>l  
多增一分真我 s aY;[bz}  
p^J=*jm)x  
一切的修行法门,如坐禅、念佛等,都是为了收摄心念。“修行”,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,多增加一分真我。 ^E-BB 6D  
apy9B6%PJ+  
从自我做起 xw2dNJL  
KUD&vqx3  
想拥有一个清净的社会并不难,但需先从无数个“我”与“你”开始做起。想要求整体的美,也必须从个体开始;有无数个美的个体,才会有大整体的真善美。同样的,响往生活在菩萨的世界,自己就必须先学习做菩萨。 0K T^V R  
dA 03,s  
修德 xs?Ska,N  
wjEyU:  
修德——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累积而成,并抱持恒久心,于平常的言行举止中不离佛法的教育;如此,才是真正的学佛修德。 fD:BKJQ  
b}<?& @  
知羞耻 GoSdo  
w&F.LiX^  
一个人只要有惭愧羞耻心,自然不敢做丧理败德的事情。所以,修行学佛一定要有惭愧心,知羞耻。 3:wN^!A}ve  
Q7#Yw"#G!  
诚于内,形于外 2J;_9 g&M  
g$S|CqRG  
一个人的修养如何衡量?应是存诚于内,而形之于外。等人接物、言谈举止……,一切行动都充分表现内在的修养。 b';oFUU>Q  
.s-V:k5  
救世先救心 j;TXZ`|(  
e)BU6m%  
要救世必须先救心,心成则身端行正;要家庭和睦,必须先从个人的修养开始做起,然后再以一个和睦的家庭去教化、影响其他的家庭,则家家和睦,社会安祥和乐。  :d) y  
ag02=}Q'r  
深思熟虑每句话 X\Gbs=sf6  
wa1Qt  
时时刻刻注意自己所说的话,每一句话都要深思熟虑,是否合情、合理、合法?是否能利益众生,开导人心,使人开解烦恼? 2pQ29  
to,\sc  
问心无愧 Ie"eqO!  
`En>o~L;  
修行要抱持一个原则与信念——为佛教、为众生,行为要光明正大,再大的委屈与打击也要忍受,凡事做到问心无愧的地步。 |X47&Y  
;X;q8J^_K_  
入群磨练 5.M82rR; ~  
.QVN&UyZ  
人的习性不同,各如其面。修行必须走入人群,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、适应,并圆融共处、和睦相待。 W @ ?*~  
'f_[(o+n  
最坚强的人 &RB{0Qhx  
*G&3NSM-  
行忍辱的人,是一个最坚强的人,任何人与事都击不倒他;能忍,才能成就天下大事。  -^ceTzW+  
\p.eY)>  
不毁谤同道 N!lQ;o'  
2'U+QK@  
修行除了自度之外,还要度人;时时刻刻培养善根(智慧)、慈悲(福德),绝对不侵犯、毁谤他人,尤其不侵犯、毁谤同道者。 5}Z_A?gy  
uz;zmK  
不伤害别人 ]5a,%*f+  
^~` t q+  
人往往为了爱自己而损害别人,所以佛陀教导我们:修养的第一个条件,就是不去伤害别人。 p N+1/m,  
p>h&SD?b  
彼此感恩、行善 rO[ Zx'a  
i87+9X  
社会是群体的,只有一个人好或只有一个人向善还不够;希望拥有一个好家庭、好社会,就必须人人行善、彼此感恩。 bIy:~z5   
Lq#$q>!K  
个人是社会的起源 ]k)h<)nY  
L %20tm  
社会形态源自于家庭教育,家庭教育源自于个人的修养。若能先培养好个人修养,进而料理好家庭,社会秩序自然能渐上轨道。 \5DOp-2  
x5(B(V@b  
何谓修行? *pSD[E>SU  
jM[]Uh  
所谓修行,即“修”心养性,端正“行”为,常存惭愧心勤勉精进。如修学而不精进,不知反省自己,就是没有惭愧心;心无惭愧者,行为必然不端,遑论修心养性? Nhrh>x[wJ  
\1nj=ca?  
福至心灵 St|B9V?eEB  
(W'3Zv'f  
有就有福,有福心就灵,是谓“福至心灵”。 w,VUWja  
WUK{st.z  
不要小心眼 <G60R^o  
oGKk2oP  
为人处事要小心、细心,但不要“小心眼”! wS;hC&~2  
h(gpq SN  
步入解脱门 s#>``E!  
~#PC(g  
平常多调伏自己的心念,培养正确的人生观。若能降伏“忧烦”的魔军,看淡世间的利欲,得时不贪着,失时无挂碍,这才是步入解脱门。 C^fUhLVSZ^  
,}23  
时时尊重他人 L4!T  
nO;t5d  
若想在世间成就事业,一定要先成就自己的品德;要成就品德,必须先从“随时随地尊重他人”的基础做起。 C@OY)!x!  
;oivG)hJl  
练心 XAb-K?)   
)^]1j$N=3  
人生在世,常会接触复杂的人事;所谓“修行”,就是要藉复杂的“人与事”来练心。 Zp_vv@s  
cIOM}/gqv  
不散播是非 vN$j @h .  
&pN/+,0E  
无意间的散播是非,虽然没有伤害别人的身体,但是却毁坏别人的名誉形象,这种罪过比伤害别人的身体还严重。 Zd <8c^@  
i1ss}JJp*  
启发自我觉性 aP`V  
{hi'LA-4@  
修行,得靠自己精进地启发自我灵明的觉性,不能期待不劳而获的成果。 V)3S.*]  
g3kF&+2i  
以众人为重 M2rgB%W)m  
~O~R,h>  
学佛要注重道与理,关心人及事。能以众人为重,不计个人得失,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,以毅力、勇气突破障碍,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。 P<MNwdf(+  
VhX~sJ1%Gp  
苦修 >*e,+ok  
{N`<TH PP  
苦修,是清心少欲、磨练吃苦的心志。 egh_1Wg2a  
`>N_A!pr`  
放弃忧愁惶恐 3ox 0-+_  
<j&LC /]o  
人一旦生活在忧愁惶恐中,就很容易丧失自信心而陷入怯懦与逃避的深渊。 uBA84r%{QQ  
]x^v;r~  
不谈神通怪力 3!2TE-  
b5Vn_;V*  
除了对人与事必段信实外,讲经说法也要合情合理,不可谈神通怪力、从动人心的言论;如此,才能提高正信的智识水准,引导众生走向善道。 ofHe8a8  
+X4/l"|  
修学三要 y)D7!s  
vj4n=F,Z  
修学者三要:一、要有赤子之心——直心是道场。二、要有骆驼的耐力——工作时,要有骆驼般的耐劳和耐力。三、要有狮子的勇猛——努力精进如狮子的威猛。 ?n9?`8a#  
{n-6e[  
同参 \8iWcqJktN  
\%$z!]S>  
同参,是同修间彼此相互切磋、去除习气,唯存清净佛心的意思。 <ecif_a=m  
'.1_anE]  
同道 0PT\/imgN  
* v W#XDx  
同道,是指同修间若有错误的行为,可彼此更正、相互惕厉之意。 ;nZN}&m   
-Gn0TA2/C  
圣人无梦 RqE|h6/  
*Rj(~Q/t  
古人说:“圣人无梦”,是形容圣人并不把梦当一回事,精神不执着于梦境,不理会梦中事,每天睡醒之后就面对现实的生活。 <imIgt|`2  
:y8wv|m  
修行修心 x/^,{RrPk  
\&. ]!!Q  
修行人的心境,要如“乌过白云,鱼跃水面”般——空中无迹,水面无痕;不为消逝事物而烦恼,心境安然而自在。 /G& %T  
a@}A;y'd  
戒、定、慧三学 3lT>C'qq  
<P#]U"?A  
戒是不起心动念,守住本分,戒掉一切名闻利养的贪念;“定”是遇到任何困境,都能守持志节、临危不乱;“慧”是能运心转境,于平静中突破重重困难。 cgF?[Z+x  
5&N55? G6  
四重德行 -3T~+  
|}KNtIX\G  
修行者为完成“德行”,日常生活不可离“四重”,即“言重、行重、貌重、厚重”。 U3 y-cgE  
kZJ.G  
“言理”即所说的每一句话,都能鼓励人心向上,并解开众生的心结;所以“言重”则“有法”。 :$?^ID  
P8=!/L2?  
“行重”即行仪庄重,举止有节;是故“行重”则“有德”。 rA6lyzJ  
~.L\f%<  
“貌重”即待人接物能刚柔并济,令人欢喜亲近又不致轻浮,亦即孔子所说:“温而厉,威而不猛。”涵有“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”之威德;故言“貌重”则“温威并重”。 w|0w<K  
W*/0[|n*  
“厚重”即心宽意厚,善解人意,常怀欢喜心,乐于利益人群;所以“厚重”则“人人皆欢喜”。 |)WN%#v  
zf}X%tp  
闲看花开花落 任尔云卷云舒
Posted: 2009-06-21 11:38 | [楼 主]
飞天
知恩报恩
级别: 论坛版主


精华: 0
发帖: 355
威望: 356 点
银子: 489 两
贡献值: 4350 点
在线时间:291(小时)
注册时间:2009-01-12
最后登录:2010-12-19

 

慈济大爱,佛法永存! 1O{(9nNj  
顶礼证严法师!
我本求心心自持。求心不得待心知。佛性不从心外得。心生便是罪生时。
我本求心不求佛。了知三界空无物。若欲求佛但求心。只这心心心是佛。
Posted: 2009-06-22 11:55 | 1 楼
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
洞天福地社区 » 法海拾贝


Powered by 净业寺 © 洞天福地社区 Corporation